山水之间“引凤来”
——桂林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事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通讯员曹长青 吴限臣 段彦伊 梁艳
山水旖旎晴方好,风物相宜“引凤来”。
春天的桂林,生机盎然。猫儿山上,水丰土沃,万木吐绿;百里漓江,水清流畅,百舸竞发。从工厂到工地,从景区到市场,各行各业有序运转,充满活力与商机。
“桂林山水优美,法治化营商环境也优越,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3月29日,桂林某餐饮企业的老总到江边散步时,看到一路春和景明、百花齐放,于是发朋友圈感叹道。
法治为营商护航,环境与山水媲美。近年来,桂林市政法机关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目标,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心一意为了你”
强思想主动服务
平乐县坚持“点对点”让企业安心、“心贴心”让企业顺心、“亲又清”让企业舒心的服务宗旨,创新开展“妈妈式”服务,成立服务县域经济中心,政法机关进驻该中心实行“一站式”联动服务。2020年以来,该中心受理法律咨询1200多人次,审查合同64起,调处涉企纠纷54件,诉前调解涉企案件167件,打击涉企违法犯罪30多人。
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多次深入平乐县的长城电源技术(广西)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推动解决10余个问题,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思想认识有高度,为企助商有力度。”周卉表示,桂林市委政法委着眼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了《桂林市政法系统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主动问计企业发展需求,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真正为企业做好事、做实事。
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够上心、不够尽力等问题,桂林市政法机关反躬自省,以专题党课、政治轮训等方式,深入学习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深化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商不活”“执法就是服务”等认知,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忙没时间”等错误认识,增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位于桂林市雁山区的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药公司”)与外地M医院达成合作协议,M医院向医药公司采购各类药品。M医院向医药公司承诺分期付款共计1300万元,但随后M医院仅向医药公司支付80万元,未按约定支付余下货款。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医药公司向雁山区法院提起诉讼。虽该案件标的较大,但鉴于案件明细,法律关系简单,双方有诉前和解的可能性。主办法官考虑到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以及继续合作的可能性,主动与医药公司沟通,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在主办法官的主持下,促成了双方当事人纠纷的和平解决。
桂林市政法机关围绕企业法治需求和队伍短板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法治服务能力。桂林市委政法委组织“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市法院260余人次参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题研讨,市检察院理论和业务培训8360余人次,市公安局组织业务和窗口文明执法专项培训17班次,市司法局组织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培训,持续强化队伍的党性修养、宗旨意识、服务理念和能力素质。(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