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三重逻辑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10日
□雷芗芸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18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今这一理念已经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历史逻辑、认识逻辑、实践逻辑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一、从历史逻辑深刻理解“两山”理念具有高度历史自觉性、现实紧迫性、时代前瞻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回顾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在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存在,“金山银山”是物质财富梦想,在这一时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联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今天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付出了十分昂贵的生态环境代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爆发。习近平总书记因此谆谆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生活方式等,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更加深刻感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二、从认识逻辑深刻理解“两山”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新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中国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新境界。
思想源于时代,理念指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出发,以科学理念回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满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求,解决了发展中的几大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指导人们合理调节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解决难题,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立足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深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决了党长期执政的重大问题,以创新性发展方式赋予党的执政理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成为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的重要内容。
我们深刻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巨大的理论勇气、非凡的实践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情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彰显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从实践逻辑深刻理解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两山”理念在桂林的生动实践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第一站就来到桂林,称赞“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再次对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为桂林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桂林最亮丽底色和最殷实家底,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保护桂林的发展优势,就是对中华民族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就是我们的“国之大者”。
嘱托重千钧,使命催人进。近年来,桂林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漓江生态保护与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百姓生活融合发展,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把“绿水青山”的“美丽颜值”有效转化成为“金山银山”的“丰厚价值”。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的4月25日定为每年的“漓江保护日”,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创发布生态环境报告——《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漓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桂林市环境治理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我们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产业振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三大园区、四大支柱产业、六大百亿元项目的发展格局,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强力支撑。念好“山水经”、吃好“山水饭”,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完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机制,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我市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实现双赢等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我们将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切实保护好桂林山水的原真性完整性,让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这一宝地永续人间、更加美丽,奋力把桂林建设成经济发达、生态良好、城市宜居、人民幸福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全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桂林实践。
(作者系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六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