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该怎么办
——关于幽门螺杆菌你要知道的知识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肖绪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定期体检也成了每年的必备项目,各单位也会安排员工定期体检,其中必备的一项就是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您是不是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上见到Hp阳性的诊断后惊慌失措?你是不是担心会得胃癌?本文我就从专业角度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糟心的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Hp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Hp是导致多种胃病,尤其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017年10月,世卫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性为一类致癌因子。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日常预防仍然是防患于未然的主要措施。
一、传播途径
在我国各个地区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在自然环境中,人和人之间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口—口、粪—口传播为主要方式。儿童高感染现象与家族聚集性是Hp感染的显著特征。其中口—口传播主要方式为:共用餐具、水杯、洗漱用具,以及共餐、亲吻等行为感染。粪—口传播方式为:感染者的细菌可随大便排出,再经不洁饮水、不洁手部接触、不洁饮食而感染;也可经母婴传播。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约70%的成年感染者,是在10岁以前感染的;因此注意儿童餐具、洗漱用具的单独存放和定期消毒,非常重要。
二、Hp的致病性
Hp感染有哪些危害?Hp感染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几乎100%的Hp感染会导致胃炎。约95%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的胃溃疡由Hp引起。Hp是导致胃癌的头号杀手,约64.3%的胃癌由Hp感染导致,且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瘤密切相关。感染Hp可能导致早饱、恶心呕吐、腹胀及口臭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没有特异性,也有部分人群没有任何症状。所以部分人不会引起重视,这就对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
三、预防方法
理论上说起来简单,只要不让这种细菌进入口中就可以预防.但实践操作中却并不理想,因为这涉及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以及细胞本身的生存及传染特性有关。所以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群集性感染
我国Hp高感染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以来形成的就餐习惯:聚在一起吃一盘菜、喝一碗汤、相互夹菜,而且不使用公勺公筷。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但由于历史文化原因严格做到分餐制其实很难执行,那么尽量使用公用碗筷也是推荐的方法之一。除此外还应注意,不随意给人夹菜、不以口喂食。家里有幽门螺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2.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定植地或者通道,所以平时要按时刷牙,可以定期去口腔医院做清洁。定期更换牙具,牙具要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无窗子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来杀菌消毒。但很多广告及虚假科普中提到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牙膏则是彻底的骗局,仅能作为口腔洁治的手段;
3.餐具器皿应定期消毒
专家提醒,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严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换。尤其体质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应该尽量使用可以高温杀菌的不锈钢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消毒方法可选择:煮沸消毒(煮沸20分钟)、蒸汽消毒(100℃蒸汽5~10分钟)、消毒柜(125摄氏度消毒时间大于30分钟)、洗碗机消毒等。
4.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从大便中排出,粪一口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5.一人感染,全家根治
如果一家人当中一人确诊感染,则建议所有没有抗衡因素的家庭成员同时进行根除治疗。因为每一个感染者,就是一个活动的传染源。感染幽门螺杆菌,如果没有治疗通常不会自行清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感染源,有继续传播的可能,其他成员(如配偶和子女)的感染风险会增加。感染的家庭成员同时治疗有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次感染的机会。
当然,如果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就医根除,并对家庭成员进行检测依然是最优先和最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