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东表婶遇到恭城油茶
桂林日报
2024年03月30日
□黎宝壮
那时,我表叔二十多岁了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样子。后来,他跟随别人由恭城茶江放木排下广东,再后来又做些往返两地的生意,不久便“滋润”起来了。那次,表叔居然带回了一个水灵灵的“广东表婶”。
听说表叔不仅发了财,还讨回个漂亮的广东老婆,亲戚邻里都前来观望。这天,洋气的“广东表婶”倒也热情大方,麻利地去圩市买来了鸡鸭鱼肉等,再一番鼓捣,便张罗出一大桌酒菜来款待众来客。但是,用餐时表婶却发现客人似乎闷闷不乐,有的轻轻摇头欲言又止。看来是不太领情啊!表婶心里大惑不解。
客人走后,表婶轻轻地问表叔:“我弄了那么多的好酒好菜招呼他们,可是客人们好像还满脸不高兴呢!这是怎么回事啊?”表叔着急地叹道:“哎呀!你搞那些东西做什么嘛!人家要喝——油——茶!”表叔还拉长了腔调。表婶顿时傻了,自言自语说:“唔!要喝油茶呀?……哎哟!那种黄幽幽、苦渣渣,跟中药一样的东西子到底有什么好喝的哟!你们这边的人真是一帮子的‘怪人’!”
恭城油茶以茶叶与生姜为原料在热锅里捶打而成。茶叶放得多又经过反复捶打,所以油茶味道会明显的苦,初来的表婶自然是喝不惯的。
还有,按当地瑶家风俗,刚嫁入家族的新媳妇与主家、亲戚第一次见面时,那主家及其亲戚是一定要喝一次由新媳妇亲手打制的油茶的。这个礼俗叫做“喝媳妇娘油茶”。而此刻亲戚邻里又往往会通过观察“新媳妇娘”打油茶的态度、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所打出油茶的口感来体验、感受、评判新媳妇娘是否聪慧贤良。所谓“好媳妇打得出好油茶”,这个“礼仪”自然颇有感受新人脾性,或者有点“评头论足”的意味。
不久,表叔家一拨清一色的舅娘们又过来做客。这回,广东表婶可什么菜也不买啦。她早早地泡好上品的茶叶,又挑选了鲜亮的老姜,就在厨房开始认认真真地打制恭城油茶。不一会,表婶将浓酽醇香的油茶摆上餐桌,又配上了粑粑、糕点、米果之类的佐料。一番操持妥当,表婶亲切有礼地将舅娘们请上餐桌。见到整个油茶餐桌上粑粑、糕点、麻蛋果摆放得琳琅满目,一碗碗油茶金黄灿灿的,醇香扑鼻,众舅娘笑吟吟地一一落座。整个屋子都被欢声笑语所弥漫,舅娘们一边高兴地喝油茶一边不停地夸奖表叔“讨得个好老婆”,又一股劲地说广东表婶不光生得“靓水”还贤惠能干,赞表叔真是太有福了。表叔在众舅娘叽叽喳喳的欢声笑语中笑得合不拢嘴巴。
时光茬苒,广东表婶“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
那年,表婶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并成了家,就将老表婶接到广州生活。
可是,刚住上几天,表婶就感到头昏脑涨、周身不爽还老是犯困。开始以为是感冒了,但吃了药、打了针也不见效果。几天下来,表婶便没有了精神,整个人都被折腾得“蔫了”。表姐纳闷道:“噫!这老妈怎么了,原来身体上好好的,为何才来这几天就犯病了!莫不是水土不服?”一想,也不对呀!她本来就是广东人嘛,怎么会?“对了。”表姐一拍脑袋似乎霍然间找到了答案,她自言自语地断定,肯定就是这么回事了!
周末,表姐一大早就上市场买回来了生姜、茶叶、葱等打制恭城油茶的基本食材。经过一番忙碌,便打制出了一大锅恭城油茶。她摆布好粑粑糕点,去里屋唤出表婶。未想,表婶一见恭城油茶便瞬间就来了精神。几大碗油茶喝下去,表婶顿感神清气爽,所有不适症状竟然全部消失了。表姐在一旁暗自偷笑:“这个老妈子呀,也真是的!原来真是犯上‘油茶瘾’了啊!”
过后,表姐每天都对老妈子以油茶“侍候”,连续几天倒相安无事。有一天,表婶竟说:“油茶是蛮好喝,但还是比不过恭城当地油茶那么‘正点’啵!我还是回恭城去住算了。”表婶便又回到了恭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喝油茶“上瘾”,广东表婶硬是被恭城油茶“同化”成了地地道道的恭城人,而从此一日三餐再也离不开恭城油茶了。
我表婶今年九十多岁了,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身体棒极了。
据说恭城油茶是从清瘴祛病的保健饮料演化而来的古老民间传统饮食,我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喝个油茶上了“瘾”那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