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卡住气管,男孩严重缺氧,生命危在旦夕;桂林三家医院接力救治,孩子转危为安
7小时的生命竞速
桂林日报
2024年03月29日

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小李。(市人民医院供图)

市人民医院急救团队开展应急演练。吴曼莉 摄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廖国梁
3月22日,全州县文桥镇7岁男孩小李因被果核卡住气管,导致严重缺氧、陷入昏迷,生命危在旦夕。孩子送医后,在文桥镇卫生院、全州县人民医院和桂林市人民医院三级急救网络7小时协同接力救治下,孩子抢救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经过后续治疗,目前,孩子恢复良好。
救护车双向奔赴,上演生命抢救接力赛
22日17时左右,小李在家中吃樱桃时,不慎把果核吞了下去,并卡在了气管里。顿时,他出现了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口吐白沫等症状。
小李的奶奶看到后,向邻居求援。邻居们用了一些“土办法”对孩子进行救治,却没有任何效果。当天18时左右,大家把小李送到了文桥镇卫生院。该院医务人员判断病情后,迅速将其送往全州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当天19时左右,小李被转送至全州县人民医院。由于缺氧时间太久,孩子已经陷入昏迷。该院医务人员迅速为他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处置;但果核较大,卡的位置很深,一时半会取不出来。于是,医务人员又紧急向市人民医院求援。
“韦主任,我院有一名患者被异物卡住了气管,情况危急,请求支援。”当天21时,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韦干观接到了全州县人民医院的求助电话。
韦干观初步了解小李的病情后,建议全州县人民医院立即将孩子转到市人民医院治疗。
县域和市区之间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离不开急诊科的支持,很快,电话就打给了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继亮。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调度。为了节省时间,尽快抢救孩子,双方定在兴安县交接。
随即,全州县人民医院派出救护车运送孩子,并在车上继续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儿科医务人员也闻铃而动,乘坐救护车迅速出发。
一场救护车双向奔赴的生命抢救接力赛就此展开。
当天22时左右,双方在兴安城南收费站(高速出入口)完成对接,孩子被送上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后,一路飞驰赶回市区。
开通绿色通道,多学科争分夺秒协作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气道异物的患者来说,早1分钟开通被堵塞的气道,其因缺氧而受到的伤害就会减小一分。
当救护车在院外风驰电掣时,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院内为小李开通了绿色通道——麻醉科/手术室、儿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成员已进入手术室待命,并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当天23时左右,救护车抵达市人民医院,经绿色通道,小李被直接送进了手术室,在麻醉科医务人员协助下,儿科主任何勤、主治医师蓝灵利决定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取石网篮”的方法取出卡在孩子气管里的果核。
由于果核太大,无法通过气管插管的管道取出。前来支援的麻醉科/手术室主任张文斌果断决定将气管插管通气改为喉罩通气。采用这一方法后,儿科团队很快就为小李取出了气管异物。
一场生命抢救接力赛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此时已是23日凌晨1时左右。经测量,卡在小李气管里的这个果核长约1.5厘米。
张继亮说:“这次成功救治小李,充分检验了我院急救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多学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我们将继续完善急救体系,提升救治水平,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3月24日,蓝灵利接受采访时说,小李已经清醒,可以正常交流,再进行几天的高压氧等必要的治疗后,即可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气道异物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
据了解,儿童或成人被异物卡住气管导致窒息的事件在生活中经常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应该如何急救呢?
张继亮说,如果喉咙或气管被异物卡住,可以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异物。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通过压迫腹部,引起膈肌的快速、短暂上移,突然增加胸腔压力,造成肺内的残剩气体迅速呼出,促使呼吸道的食物或异物从口腔中排出。
如果急救对象是3岁以下孩子时,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至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上述操作后异物还没出来,可采取另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如果急救对象是成人时,抢救者应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张继亮提醒:“市民在自行急救患者的同时,周围人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争取专业医务人员的支持,提高急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