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社会生活

06版:时事

07版:时事·体育

08版:教育

返回 2024年03月14日

年产值600多万元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刘银澜又有“大动作”

今年建成恒温棚 可生吃的菌子实现四季皆有

桂林日报      2024年03月14日     

  工人在整理菌棒。

  航拍食用菌生产基地。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陆仕臣 时荣林 戈其高 文/摄)“目前企业正在建恒温大棚,今年有望实现可生吃的菌子四季皆有。”3月12日,谈起今年的奋斗目标,灌阳县观音阁乡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刘银澜说出了他的“大动作”。
  刘银澜是观音阁乡人,退休后就一直在钻研食用菌种植技术。2021年,他多次去外省考察学习,并结合观音阁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回乡发展食用菌产业。
  从2021年承包土地,到建成占地面积40余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再到2022年顺利产菇,刘银澜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过去两年来,刘银澜主要种植黑皮鸡枞菌、猪肚菇和秀珍菇等名贵菌菇。其中,基地主打的黑皮鸡枞菌,又叫长根菇,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该菌鲜嫩醇香、口感独特、生熟皆可食、营养丰富。
  “去年,黑皮鸡枞菌的日常批发价稳定在36—74元/公斤,主要销往湖南、广东等地,且供不应求。”刘银澜说,2023年,该基地仅黑皮鸡枞菌的总产量就超7万公斤。
  10日,记者来到刘银澜位于观音阁乡文明村和大井塘村之间的灌阳县海山食用菌种植基地。依山而建的厂房和育菇大棚内,工人正在忙着拌料、装包、接种、摆袋、养菌(翻堆)、脱袋、覆土、淋水、采摘、分拣打包等事宜。
  “2023年,基地总产值达600多万元。今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年产值超1800万元。”刘银澜说,他的目标并非“闹着玩”,而是有底气。
  原来,针对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刘银澜专门进行了“查漏补缺”及更新换代。厂房和育菇大棚位于半山腰上,用水困难。从2023年年底开始,刘银澜就着手建设水池事宜。截至目前,蓄水量可达2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的两个大型水池已初步完工,并从1800米之外的灌江源头引来的水源,已可用于大棚降温及育菇灌溉等需求。此外,基地今年计划扩建25个恒温大棚,已在逐步进行中。恒温大棚的启用,把黑皮鸡枞菌原本仅4个月的生产期,升级为全年无休生产模式。仅是黑皮鸡枞菌的产能,预计每季度可产菇20万棒,全年产菇近30万公斤。
  不过,最让刘银澜兴奋的是,随着基地各项设施的完善,将为周边更多的乡亲带来就近务工的机会,以及带动大家对食用菌种植的热情。春节过后,刘银澜就跟文明村、自振村和大井塘村的村民及部分村委展开了合作,基地免费提供食用菌种植和管护技术,并提供初加工、销售等服务,以此助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过上更红火的好日子。”刘银澜说,他坚信“这个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