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社会生活

06版:时事

07版:时事·体育

08版:教育

返回 2024年03月14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日在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桂林日报      2024年03月14日     
市长 李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桂林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桂林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成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的关心厚爱,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大力支持,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在应对复杂局面中取得了新成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了新主动。自治区党委刘宁书记给予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新”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有新突破,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有新进展,产业发展有新成效,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有新提升,社会民生有新改善。
  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感恩奋进担使命,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制定《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总体实施方案、三年攻坚方案、桂林经典培育方案,统筹实施总投资超3200亿元的100个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和重大项目,掀起《规划》实施热潮。持续推进“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建设。印象·刘三姐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龙胜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永福“三江六岸”水利风景区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新馆建成使用,灵渠核心景区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古宋城文化休闲街区等项目加快推进。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取得积极进展。获得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举办2023年桂林艺术节,打造了一场全城互动、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两会一节”常办常新,草莓音乐节、漓江文学之夜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国际化、年轻态城市形象不断彰显。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获评中华老字号3家,举办夜消费嘉年华、2024跨年主题活动,促进夜间经济、地摊经济规范发展,燃旺城市烟火气。文旅产业强劲复苏。深入实施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重拳整治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游客综合满意度全区第一,文旅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经验获文旅部通报表扬。开展立体式、多样化营销,实施节假日优惠促销,新增或恢复桂林至吉隆坡等国际航线5条,接待国内游客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亿元,分别增长55.1%、53.7%,文旅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桂林航空完成维修体系与运行系统自主搭建,通过民航局复航审定,已再次翱翔蓝天!
  (二)牢记嘱托护生态,“两个保护”持续深入。漓江保护成效突显。举办“4·25漓江保护日”系列活动,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创发布生态环境报告——《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成立桂林山水保护研究院、“二郎神”民兵分队,构建起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漓江保护新格局。数字漓江5G项目可视化指挥中心建成使用。完成游览排筏“油改电”1000艘,绿色低碳漓江旅游新模式加快形成。《桂林市禁止乱挖滥采砂石土矿产资源规定》获批实施。成功争取自治区设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亿元。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工程扎实推进,亚行贷款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城市建成区漓江支流排污口已消除88个,拆除9条漓江核心景区跨江电缆,更好还原山水本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和臭氧浓度改善幅度排全区前列,地表水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启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累计入库EOD项目10个、居全区第一。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全市发电总装机量比重超八成。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自治区级5家,全州工业集中区获评自治区绿色工业园区。阳朔、资源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精准施策同发力,“三大振兴”齐头并进
  产业振兴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工业振兴,实施“双百双新”项目50个、“千企技改”项目102个,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4个,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31.3%。出台加力振兴工业经济22条等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超23.85亿元。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四大优势产业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持续提升,七星区电网输配电控制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力源粮油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燕京漓泉、三金、君泰福获广西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认定,曙光院、科伦制药、吉福思获第三批广西工业龙头企业认定,数量均排全区第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入选全国工业母机企业清单2家;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家、示范场景7个,数量全区第一;认定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6家、数字化车间5家;25家企业入选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居全区第一,工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君泰福、阳天电子等储能数字化企业加快发展,储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267.8%。(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