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时事

04版:悦读

返回 2024年02月16日

过年走亲戚

桂林日报      2024年02月16日     
  □葛鑫

  “走亲戚”是咱中国古老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一种活动。
  小时候,我就喜欢跟父母去走亲戚。那时候交通不便,去亲戚家得翻山越岭走上半天,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住我们前行的步伐。那时候的我们,背着自家产的米、面和土特产,穿过绿油油的麦田,越过山间的羊肠小道,来到亲戚家。那种感觉,现在想来,真的是太美好了。
  记得最清楚的是去大姨家的那一次。大姨家住在山里,离我们家有四五里路。那是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是破旧的石头房子。但即便在那种环境下,大姨还是热情地招待我们,端出了自己家舍不得吃的鸡蛋和腊肉。那些食物虽然简单,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是无比珍贵的。
  那时候的大姨,满脸皱纹,但眼里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她总是笑眯眯地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关心我过得好不好。那种温暖的感觉,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后来,我读了书,知道了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曾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不少是关于走亲戚的。杜甫的母亲姓崔,在唐朝是世家大族。他的舅舅和表兄都曾当过官。杜甫曾去过常熟和湖州走亲戚,看望他的姑父和叔叔。他还在邯郸和兖州看过他的舅舅。那些经历,不仅让杜甫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歌,也让他体验了亲情的美好和人生的温暖。
  再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了远方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走亲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因为工作忙、距离远、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我们渐渐地失去了那种亲密的联系。现代人多是通过网络拜年、发红包等方式来代替传统的走亲戚。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那种温暖的感觉,似乎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如今,我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每逢春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跟父母去走亲戚的情景。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让我感慨万千。在这个物质充裕、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种原始的、纯真的亲情呢?
  “亲戚越走越亲”,这是一句老话。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交流和接触,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感情。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或许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心去经营我们的亲情关系,让那份温暖的感觉永远延续下去。
  于是,我决定在春节期间带着家人去走一走亲戚。我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路。一路上,孩子们欢声笑语、追逐打闹,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而大人们则一边走着、一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谈论着家长里短、交流着彼此的生活和感悟。
  终于到了亲戚家门口,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我们不禁热泪盈眶。那些曾经的岁月、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都仿佛在眼前重现。我们围坐在火炉旁、吃着家常便饭、聊着天南地北的话题……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走亲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传承。它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让我们用心去守护那份简单而纯真的亲情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