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象山思考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22日
□崔海健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生态文明比喻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新论断(即“两山”理念)。近年来,象山区立足老城区实际,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落实于行,为稳步推进“两山”理念有序转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坚持“两山”理念是象山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1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象鼻山公园考察,他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天生丽质,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这充分说明总书记对桂林评价高、期望高、要求高,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的关心厚爱。作为桂林的主城区,贯彻落实“两山”理念,保护好桂林山水,象山必须按照最高标准来谋划、来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才能无愧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和殷切期望。
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是循环经济,而循环经济的本质和核心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不仅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而且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转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都积极研究提升生态地位,制定发展“生态经济”“绿色消费”“低碳经济”的对策。桂林是以山水闻名的旅游城市,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无疑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二、坚定不移实施“两山”理念的路径选择
“两山”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象山必须紧紧抓住生态环境这个“生命线”,积极作为,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做大总量,持续不断地把象山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始终坚守生态底线,通过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切实找到环境与自然污染的源头问题,从根本上杜绝污染问题的再发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漓江支流生态保护治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始终在开发与保护上坚持理性思维,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中重要的一环,需要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方位贯彻绿色发展要求。象山区曾经是桂林的工业摇篮,建有龙船坪、黑山、瓦窑3大工业区。工业最繁荣的时期曾有工业企业464家,其中规模以上70多家,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区、实力强区。根据市区“退二进三”的政策安排,以及“新区做加法、老城做减法”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大批企业外迁、改制,工业企业数量锐减,三产“补缺”不足,造成了产业发展落后。象山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立足优势,围绕“长板”持续不断地做文章,彻底摒弃旧工业化道路,让绿色崛起成为象山发展主旋律,着力把“绿”变成产业、把产业变“绿”。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特别是适应生态消费的需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效能管理,注重挖掘生态消费项目,在生态产业培育上实现突破,想方设法培育和壮大生态产业市场,最终实现富民强区。
(三)积极探索“两化”协同发展。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引领着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作为有乡村的城区,象山的“两化”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两化”协同发展模式。农业方面,在利用原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推广清洁型、节约型农业,优化种植结构,构建“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的运营模式,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产业。工业方面,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淘汰落后的设备和技术,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技术手段,不断注入高新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多元发力、多点支撑,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服务业方面,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景区,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把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成精品生态景区,发展全域旅游。因地制宜,发展文创、电商、养生、养老、体育、文艺、科技等形式多样的产业业态,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业生态产业链。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立高质量绿色发展方式。
(作者系中共象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