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降温来了
这份冬季安全提示请收好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18日

市消防部门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今年秋冬,由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持续增加。图为12月17日,我市某医院的儿科门诊排队候诊人员很多。 网友“莲子” 摄
□本报记者 陈静
今冬以来的最强寒潮已经来临。16日11时,自治区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冷)Ⅲ级应急响应,广西气象台已于15日10时30分将寒潮蓝色预警提升为黄色,16日10时发布了低温蓝色预警、冰冻黄色预警。
面对“断崖式”降温,记者走访我市消防、医院等部门,专家们的这些“锦囊”将助你安全过冬。
寒潮来袭,警惕“取暖神器”的安全隐患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小太阳、电热毯等“取暖神器”纷纷登场。每年冬季,因取暖设备引发的健康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日前,我市应急和消防机构发布了冬季取暖设备安全使用提醒。
“我们平时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取暖设备会因为使用不当容易发生火灾。”市消防救援支队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科的徐勇介绍,消费者选购冬季取暖设备,不能光图便宜,要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使用寿命等,要认准产品3C认证、检验合格证等,尽量选择正规、官方直营的商场或网店购买。
徐勇说,从这几年冬季火灾的数据看,取暖设备使用不当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离开的时候忘了关闭取暖器,或是取暖器引燃旁边物品,往往会酿成大祸。”徐勇表示,使用电暖器要注意安全距离。电暖器在工作时机体温度很高,所以要放置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外,尽量不要放在电视机以及木制家具等可燃易燃物品旁边,以免引起火灾。特别要强调的是机体上不要覆盖任何物品。冬季温度过低,很多人就选择用电暖器来烘干衣物等,但是,在电暖器上直接覆盖衣服等可燃物品,容易使电暖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引燃衣服等导致火灾。使用取暖设备时,要与易燃易爆物品和可燃物品保持安全使用距离,比如窗帘、被单被罩、酒精、花露水等。
电热毯同样也是冬季不少家庭的床上取暖设备。电热毯使用不当或者存在质量问题引发火灾的案例此前也有发生。徐勇介绍,电热毯在使用或者保存中不能折叠,以免损坏电器元件,使用前要进行通电测试,要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发热是否均匀、有无异味和漏电的现象发生,此外还要关注电热毯的使用寿命。“电热毯的平均使用寿命一般只有5—6年,这已经算是质量比较好的电热毯了。要检查家里的电热毯,不要超期使用,超期使用很容易造成线路老化开裂等问题,从而引发火灾事故。”
寒冷冬季,小心密闭空间的“隐形杀手”
寒冷季节往往还是一氧化碳中毒风险高发的时期。记者从我市各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连日来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上升趋势。
近几年,年轻群体开始流行“围炉煮茶”,寒冷的冬季与家人、好友围坐一起享受冬日暖饮非常惬意。不过围炉煮茶与烤火炉一样,需要小心一氧化碳中毒这个“无形杀手”。冬季在密闭的房间中使用炭火、煤炉、燃气灶取暖或做饭,如果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从而致使在室内的人一氧化碳中毒。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南溪山医院急诊科主任陈锋介绍,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和在一氧化碳中的暴露时间成正比,如果中毒患者处于高湿环境,或伴有贫血、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发热等情况,中毒的情况将更为严重。
陈锋表示,有人认为一氧化碳中毒经紧急治疗情况好转后,不需再接受后续治疗,其实存在很大风险。一氧化碳中毒后应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治疗。高压氧舱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需要至少接受5次治疗。患者在刚开始的时候不会有明显临床症状,或在接受初步治疗后很快有所好转,但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系统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延迟性脑功能受损。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市应急部门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火锅、用煤炭火盆取暖。如果使用炭火围炉煮茶,要开窗通风换气;市民应该使用强排燃气热水器,要将之安装在浴室外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浴室里最好能安装排气扇;不要在密闭的车内长时间使用空调,要适当开启车窗通风;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如厨房、浴室、锅炉房等,应尽可能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随着气温骤降,我市各大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南溪山医院急诊科主任陈锋表示,气温的急剧变化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会一定程度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心肌梗死、卒中的风险也会升高。并且,室内外温度变化太大也容易造成人体血压波动。血压来回波动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此外,气温急剧变化时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可能诱发基础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并且还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基础疾病的市民,一定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管理,遵医嘱规范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血压、血糖等的稳定,切不可自行停药或者改药。如果出现口角歪斜、言语含糊、单侧肢体乏力,或者发生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头晕、头痛、看东西有重影等情况,应该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冬季居家,这些小提示让你远离病毒、防范疾病
今年秋冬,由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持续增加。
雨雪天降温是否能抑制病毒、病菌传播?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曾志麟表示:“气温骤降会直接刺激呼吸系统,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引起局部上皮损伤,容易引起病毒、肺炎支原体或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从而诱发呼吸系统感染。较低的温度其实是多数病原体繁殖的适宜条件,人们一旦感冒可能造成病原体的快速繁殖而致病,因此做好预防很重要。”
不过,曾志麟补充说:“雨雪天气对于净化空气有利,不仅可以提高空气质量,降低雾霾指数,还能减少病菌的蔓延与传播,因此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外出放松,但要做好保暖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空气干燥,使得鼻腔和气道黏膜容易‘脱水’,更易诱发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因此,适宜的温湿度对呼吸道有益,冬季室内18℃—20℃、60%左右的温、湿度最为合适,建议人们居家注意保持空气湿度、适当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