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县区新闻

04版:关注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

07版:时事

08版:深读桂林

返回 2023年12月12日

山水天下扬 文史烁古今

□本报记者 韦莎妮娜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雨中的《印象·刘三姐》十分唯美。 记者何平江 摄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1935年,爱国人士吴迈挥笔写下了这首《桂林山水》,对阳朔的钟情溢于言表。然而桂林山水之美,举世皆知,阳朔“甲桂林”的论断,是否过誉?
  当我们翻开厚厚的阳朔县志,徜徉在湖光山色中,流连于古镇的街头巷尾,拾起昔日的辉煌,目睹西街之繁盛,方知阳朔的文化自信由何而来——
  阳朔,是百里漓江最精华段,也是桂林山水的典型代表。83公里漓江核心段,有69公里在阳朔境内。江山胜景,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在漫长的千年岁月中,留下了古道碑林、摩崖石刻和灿若星辰的诗篇佳作。唐代诗人沈彬在此写下了“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的名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此云游,写下了6篇8000字的游记;孙中山先生督师北伐,在此慷慨陈词,揭开了历史新的序章。还有以画骏马闻名的大画家徐悲鸿,两次旅居阳朔,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之作。
  阳朔,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旅游业的“风向标”,是中国最早的“地球村”,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40多年来,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首脑先后到访,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鱼贯而入,让这个偏安西南一隅的小城声名鹊起。
  如今,阳朔仍旧占据全球旅行目的地的热门榜单,五湖四海宾朋慕名而来,在西街触摸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火花,在《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营造出的梦幻之境中沉醉,在兴坪镇的民宿投宿一夜,感受“渔樵耕读”的传统文化魅力;在“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意境中,轻轻拾起中式慢生活之美。
  独一份的山水文化和名人文化
  一千年前,一位诗人应举不策,长年浪迹湖湘,隐云阳山,随后两度入仕。在阳朔担任县令的时候,他时常游历于山水间,被眼前如同仙境般的景色深深折服。于是,他提笔欣然写道:“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他就是名列《唐才子传》、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唐代诗人沈彬。如今,当我们再度站在碧莲峰下仰望,环顾这山与城、城与江,不难体会到沈彬当时心中那股浓烈的喜悦之情。
  碧莲峰是阳朔县城的主峰,山上林木四时苍翠,山脚就是闻名遐迩的绝美漓江。从远处看,碧莲峰仿佛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微风吹来,江中的莲花倒影像要徐徐绽开,于是成就了阳朔的一大奇观“莲峰倒映”。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便是桂林山水的精华。这并不是武断的结论,百里漓江核心江段长达83公里,其中有69公里都在阳朔境内。春看蒙蒙时雨,烟锁漓江;夏有浓碧沉沉,霭霭停云;秋舟缓行江上,维艄听禽;冬日霜风萧瑟,白鹭眠沙。碧莲峰、月亮山、相公山、金宝山,山山成趣,真可谓“无山无水不入神”。
  在中国人心中,山水不仅仅是山和水,更是山水文化。幽谷深涧、飞瀑流泉,枕听碧涛、放鹿青崖,骑访名山、泛舟江上,是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栖息地的终极追寻与向往。集合了桂林山水精华的阳朔,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名人到访。唐代诗人沈彬、太学博士吴武陵、诗人李商隐,宋代文学家周去非、书画家米芾、宰相李纲,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旅行家徐霞客、翰林大学士解缙,清代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学者袁枚、思想家康有为,民国时期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广西省省长(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文学家沈从文、沈雁冰、吴迈、柳亚子等都在阳朔留下过足迹或诗文佳作。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督师北伐,在阳朔发表了演讲。徐悲鸿两度旅居阳朔,创作了大量画作,依山傍水的故居至今仍在。新中国成立后,陶铸、周恩来、邓颖超、朱德、林彪、叶剑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首脑也来到阳朔,在诗意山水间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在碧莲峰东南漓江岸边,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钓台”二字,左侧则刻有一首名为《题山居》的诗:“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因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作者曹邺,正是土生土长的阳朔人。曹邺在桂林乃至广西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他是桂林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诗文尤佳,为人更是正直不阿,被视为千百年来广西影响力排名第一的诗人。许多生于曹邺之后的读书人都以其为榜样。清代苏州府文人王维新曾如此评价:“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上下千年情岂隔,沿江去访读书台。”
  始安故县,地灵人杰。曹邺之后,阳朔登科者接连不断。根据县志记载,从隋开始至清末,阳朔籍人士考上进士20人,考中举人175人,各类贡生365人,入仕者118人。
  宜中宜西,交融共生
  这厢夜幕降下,渔翁摇橹,鸬鹚立于筏头,渔火倒映入漓江;老牛缓行,农人归家,田埂外炊烟四起,好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田园图。
  那厢短短百米西街熙熙攘攘,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闲坐街头。当布鲁斯遇上民谣、清茶遇上咖啡与美酒,奇妙的化学反应,给这座小镇增添了一抹只可意会的魅力。
  宜中宜西,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共生,这便是阳朔独有的城市气质。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旅游业的风向标、中国最早的“地球村”,阳朔每年都吸引数以千万计的五湖四海游客。其中,西街是每一个到访阳朔的人必来打卡之地。
  西街建于何年无考。在刻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的宝泉桥碑文中,阳朔就已有东街、西街之称。根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版《阳朔县志》的记载,当时的西街已经是县城的主要街道。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街一直处于“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
  改革开放后,阳朔率先吃上了“旅游饭”,西街逐渐汇聚了来自天南地北、世界各地的游客。中、英、意、法餐馆,各式各样的客栈、酒吧、咖啡馆、户外运动公司林立,阳朔也因此被冠以“地球村”的美名。更有国外游客因沉迷于西街中西交融别具一格的氛围,千里迢迢来此生活、工作、定居。
  2012年,来自丹麦的菲利普第一次来到阳朔,就被这里的美景、美食和人文所吸引,终于在时隔十年后再度到访。这一次,菲利普决定留下来,好好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和传统武术。在西街某私房菜馆里,只见他熟练地擦桌子、传菜、上菜,活脱脱一个本地店小二的模样。
  “我喜欢啤酒鱼,喜欢热情的阳朔人,也喜欢西街。这些年,即便西街建起了很多新房,旧的建筑也没有拆除。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感觉世界是一个大家庭。”菲利普说。
  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来到西街旅游观光的游客就超过了15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超过1亿元。
  如果说,西街为阳朔注入了活色生香的烟火气,《印象·刘三姐》和《桂林千古情》则彻底点亮了这座“不夜城”。在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的田家洲,当夜幕降临后,村民划着小船,唱着悠扬的山歌从四面八方而来,为远道而来的嘉宾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火把、渔火、月光、星光交相辉映,为夜晚的桂林山水注入了灵魂。
  2003年,《印象·刘三姐》横空出世,开创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等人以1.65平方公里的漓江水域为演出舞台,以天穹为自然幕布,以12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作为背景,首次突破了传统的“一个舞台三面墙”的剧场概念。为呈现出最佳效果,《印象·刘三姐》前后经过了109次修改,最终以如今的面貌呈现在世界各地观众面前。20年来,长盛不衰的《印象·刘三姐》已累计上演8000多场,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徐成发是《印象·刘三姐》“元老级”的演员,也是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的一位村民。从2003年开始,会唱山歌的他被张艺谋一眼相中,担任起了该剧的报幕员。每天晚饭后,徐成发都会郑重地穿上演出服,精神抖擞地向八方来宾骄傲地介绍阳朔、介绍刘三姐的经典山歌、介绍江上人家的日常生活。
  “做报幕员前,我在漓江上打过鱼,还做过民办教师,旅游产业发达了我就做起了旅游。”徐成发说,如今,他白天做旅游,晚上当演员,双份收入让他很快就盖起了四层小洋楼。“我们周边村的村民都从这个文化项目中受益了。”
  在桂林千古情景区,映入眼帘的16根图腾组成了纪年大道,当游人穿行其中时,就像是走在一本立体编年体书籍中一样。
  2017年,桂林千古情景区开始筹建,次年正式对外开放。为延长游客在阳朔停留的时间,在公司总经理郑琪的提议下,景区开始发展夜间文旅项目,大型演出《桂林千古情》应运而生。“我们希望以建筑为形,以文化为魂,用一个情字让游客在我们所营造的意境里穿越千年,让游客可以感受桂林独特的农耕市井生活的风貌,体验桂林千年的文化积淀。”郑琪说。截止到今年8月底,《桂林千古情》累计演出2423场,累计接待游客超905万人次。
  在重庆某科技公司担任品牌运营的Colix,今年7月特地带着家人来阳朔看了一次《桂林千古情》,看完后还意犹未尽地写了一篇点评。Colix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2008年还是学生的她和母亲来阳朔游玩,从此与阳朔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后故地重游,Colix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温《印象·刘三姐》和观看《桂林千古情》:“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印象·刘三姐》,当时觉得非常震撼。如今再看,仍旧觉得山水实景表演很漂亮。《桂林千古情》的舞美做得很出色,舞蹈演员也很专业,展现了桂林的历史和民俗。演绎秀与科技秀相结合,更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需求。”
  古韵绵长,华章待书
  “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
  如果说桂林山水的精华在阳朔,那阳朔山水的精华就在兴坪。九马画山、黄布倒影、榕潭览胜、雾绕青螺、僧尼斗嘴……精华景点一个连着一个,令人应接不暇。世人多知第五套人民币二十元背面图案取自这里,却不知其历史文化渊源深厚。
  兴坪镇曾经是古尚安县、熙平县治所所在地,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光阴荏苒,江山如是,人已昨非。如今,我们仍能从风霜侵损的古桥、古街、古戏台、古庙中,一瞥当年兴坪作为圩集的盛况。漫步在兴坪老街,长约千米的街道两旁,矗立着各省会馆,粉墙、乌瓦、青石板巷,颇有一番“老街长长、古巷深深”的幽趣。
  如果你认为兴坪只有过去辉煌的历史,那就差矣。近年来,阳朔对兴坪进行了高质量的整体规划,让这座千年古镇的辉煌历史得以续写。
  “漓江有了月亮,就有了一江的诗意。独享一江明月与清风,是兴坪人的福利。”11月28日,农历十月十六,满月皎皎悬于夜空,月光下的漓江仿佛翻涌着碎银。何革萍掏出手机,拍摄了很多段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引来许多点赞。2021年,何革萍与丈夫段友良在兴坪打造了阳朔最早的轻奢露营基地,专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提供“向往的生活”。在这个占地6亩的基地,游客们可以夜宿帐篷、银海观星,体验鸬鹚夜捕、农事采摘和梨树下午茶,还能徒步戏水。到了晚上,往躺椅上一靠,在星空下看露天电影,别提有多惬意了。
  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黄秀琴介绍说,兴坪目前在实施的休闲养生项目以休闲旅游为主线,以“四山、一脉、四区、一环”为布局肌理,以“渔樵耕读”为文化主题,分为时光兴坪(文化旅游街区)、田园牧歌(生态田园旅游区)、梦梓村舍(田园度假居住区)、清歌樵苏(山居休闲旅游区)、闲云空谷(会议度假区)五大功能区。景区里还有徐悲鸿艺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创基地、古艺文化体验中心等,完美地融合了游客观光、度假、深度体验的需求,下活了漓江精华段区域的全域旅游“一盘棋”。
  而在白沙镇旧县村,一幢幢老宅正以新的身份——旅游民宿迎来新生。
  唐武德四年(621年),归义县县城就在今遇龙河边旧县村地块,“旧县”也因此得名。旧县以古民居众多闻名,目前保留下的大多建于清代,现存古民居40多座。黎近良的“进士第”,两广巡抚黎桂生、黎凤梧的宅第、牌匾,抗日将领、原国民党四十六军军长黎行恕的旧居亦在其中。这些古民居院院相通、户户相连,家家有古井,构成了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
  老宅无法言说它曾经的辉煌,只能在时光中静默、老去。近年来,旧县村以古民居为载体,充分发展民宿旅游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秘密花园。
  走进秘密花园,映入眼帘的是6栋传统的中式老民居:黄土夯墙的四合院、雕栏轩窗、古井池里金鱼自在游动、睡莲绽放。而仔细看,就会发现主人埋藏在老民居中的“小彩蛋”:旋转的钢筋楼梯、西式风格的油画、咖啡厅。
  来自南非的建筑设计师伊恩·汉姆林顿就是秘密花园的创始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访旧县村,看到百年老宅后便念念不忘,拥有一个东方庭院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日益强烈。于是他花费了毕生积蓄租下6栋古民居,用大量时间把破败的老宅一点点修缮翻新,并且作为旅游民宿对外开放,无人问津的老宅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秘密花园的示范带动下,如今,旧县村40多栋古民居早已完成了修缮工作。很多年轻人重新回到村里办起民宿,古村落的老味道成了新时髦。
  宜中宜西,宜古宜今;独领风骚,自成一派,这便是阳朔道不尽的魅力。
发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作用
擦亮“甲天下”金招牌
□黄秀琴(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

  阳朔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天下闻名的漓江83公里核心段有69公里就在阳朔境内。阳朔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6家、大型演艺2家。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有《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兴坪休闲养生项目、凤凰山水尚境等。
  今年以来,阳朔充分依托人才“智库”,发挥各类人才在阳朔县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的建设性作用。主办、承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世界旅游组织观测点培训及论坛、阳朔铁人三项赛、第十五届阳朔攀岩节、北面山地节、始祖鸟攀岩课堂、一帐户外露营节等,进一步扩大旅游名县的影响力。同时,阳朔苦练内功,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展现阳朔文化旅游良好形象。以“三月三”、“520”、教师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举办“来阳朔看海”、“在唱山歌的地方等你”等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及消费者。今年截至10月,阳朔县共接待游客172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243.42亿元。
  接下来,阳朔县将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遇龙河景区“五区、六点、十八景”的空间布局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六大”(山水游览、田园风情、文化探寻、古村访幽、极限运动、生态自助游览)主题功能,推动遇龙河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同时,推动大健康和文旅项目建设落地,打造迷山国际运动休闲度假区、兴坪休闲养生度假区、凤凰山水尚境等高端度假品牌。加强示范创建和品牌打造,推动优质山水资源转化为优质产品,培育一批主题精品旅游民宿。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借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旅游达人、网络红人的力量,持续不断地推介、宣传阳朔旅游,让“甲天下”金招牌熠熠闪光。
      (记者韦莎妮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