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四季之美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03日
□潘常欢
我在桂林定居已是第七个年头。
桂林,因奇山秀水而声名远播,令无数人向往的旅游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赞誉的经典诗句。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堪称当代散文、诗歌的典范,编入了我国的中小学统编教材,几十年来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几代人。
诚然,诗人笔下的桂林处处皆诗意!那么画家眼中的桂林,则是处处美景入画来。
表现桂林山水画的名家不计其数,留下了许多精品力作。
我特别喜欢曾任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凃克笔下的漓江山水油画小品,单纯而饱和的色彩、简洁而洗练的笔调令人愉悦。我曾在《广西日报》副刊版撰文“绿的世界——观凃克油画新作展”介绍其作品,“绿山、绿水、绿房子,绿草、绿木、绿田野……绿色的画面,处处充满蓬勃生机。凃克以他的笔,引领观者去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神奇的诗意,去欣赏大自然赋予的绿色抒情曲……”
大画家们画里的桂林山之清秀,水之灵动,千姿百态,大放异彩。而在我看来,桂林山水的美,美在一年四季之中。
桂林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更是一座“水、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名城。就我所居住的七星区,“大圆盘”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已不复存在,但因口口相传,它竟也成了桂林人老少皆知的心中地标,一个时代的记忆。在“大圆盘”的龙隐路上,两旁枫林参天,春天冒芽吐绿、燕子呢喃;夏天郁郁葱葱、群蝉齐鸣;秋天红若丹霞、层林尽染;冬天树杈交错、雀巢筑枝;一年四季演化着不同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
春天伊始,烟雨空蒙,轻纱薄雾,桂林城里城外犹如一幅最具东方神韵的水墨画,仿佛置身仙境之中。云与雾的交错变幻,亦山移?亦雾绕?亦人动?其实又像,其实又不像,这种美妙的感觉,正是我多年来以独特的形式、无声的语言表现“梦幻荷花”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绘画艺术效果,与如诗如画的桂林之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幅荷花,或怒放,或含苞,或凋零,高洁而典雅,朦胧而优美,宁静而灵动。仿佛把观赏者带入一个无尘的世界。
夏天一到,赏荷画荷成了我每年的必修课。在桂林市郊有个江头村,位于灵川县九屋镇,住着宋代《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后代,村里以爱莲文化为核心打造了八百余亩的“爱莲荷花园”,蔚为壮观,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绽放的荷花引来无数蜻蜓前来观赏驻足,好一派小池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象。我曾多次前往此地写生,尽情地描绘荷花在风晴雨露中不同英姿。在我的修艺感言中曾写下:“让荷风梳理心绪,让荷露涤荡心灵”的文句。我想,这片荷塘虽然没有我在杭州西湖赏荷时,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气磅礴。但它却有小家碧玉的精致,有桂林之夏的另一番神韵。
秋风一吹,桂林城的桂花就开了,桂林因桂花成林而得名。每年农历八月仲秋,桂林城街头巷尾满城尽染黄金色,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路上迎面走来的游人都会自带一丝桂花的香气。有时在梦里也会被窗外潜入室内的一缕缕芬芳给香醒来,于是贪婪地吮吸着,仿佛这是我常居桂林而免费送来的秋节福利。多年来,我不仅只是喜欢秋之桂林满城金灿灿的色彩,以及它袭人的香气,更是喜欢桂花自身的一种可贵精神。桂林的桂花树在平日里,不与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不与夏天荷花争香比美……低调而不张扬,默默地甘当美化城市的“绿叶”,映衬着城市高楼大厦建筑之美,给喧嚣的城市平添几许清宁。桂花只有在秋高气爽迎来属于自己的“狂欢”佳节时,她才尽情地绽放。她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抱团呈现,以绚丽的色彩,迷人的清香演绎一场“满城尽带黄金色”的交响盛宴。她始终以美的优雅与浪漫示人,即使是落花飘零,也要以华丽的舞姿完美谢幕,铺就一地金色的梦。让生命的延续无私地奉献给人间,物尽其用地制成美食佳肴——桂花糖、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桂花鱼……让桂花的芳香永驻。仅一朵小小的桂花难以芬芳,而相拥成团成片才能花香四溢!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抱团才能取暖才无所畏惧!这是何等高尚的桂花精神境界!
桂林的冬天,寒风凛冽,湿冷。人们想到的风景大多都与雪有关,然而我在桂林定居几年了,没遇过下雪,未免有些遗憾。但每座城市的特色除人文景观外,还有就是美食了。桂林米粉与桂林山水一样,妇孺皆知。在华厦大地但凡用汤煮的米粉,很多都被冠以“桂林米粉”的名号。正宗的原汁原味的一定离不开本土,食材和水是难以复制的。有句牛奶的经典广告词,叫“不是什么牛奶都叫特仑苏”,同理。桂林人可以一日三餐都吃粉。卤菜粉、三鲜粉、凉拌粉……品种繁多。如此想想,在这个湿冷湿冷的隆冬,嗦一碗热气腾腾的桂林米粉,既可口又温暖。
桂林的另一美食油茶,有恭城油茶、罐阳油茶、平乐油茶之分,但食材为茶叶、生姜、蒜米、花生米、葱根等大致相同,只是在制作工艺上各有讲究。油茶有个雅号叫“东方咖啡”,具有健脾养胃、祛湿解毒的功效,在酒桌上还有一定的醒酒作用,是非常健康的绿色食品。缘于此,近年在桂林乃至广西油茶盛行。不但广西人爱喝,外地人也爱喝。我的一位朋友还曾有过一段趣事。很早以前这位朋友从广东来桂林发展唱歌事业,听说喝油茶对嗓子好,润喉,总是以喝饱为快。当时桂林的大排档,油茶是当茶水卖的,两元钱任你喝个够。但他每次到这家大排档吃饭,都是冲着喝油茶来的,至少喝上三壶,然而只点了一份炒米粉。这不得不引起精明的老板娘注意了,这个亏本生意怎能做?于是老板娘想了一个妙计,等到朋友再来时,老板娘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对他说:“我倒给你两块钱,你到对面的店去喝油茶吧!”我的朋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左想右想都想不出老板娘此举是何意。哈哈!
嗦桂林米粉与喝桂林油茶,如同《刘三姐》经典流传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百听不厌一样,越品越有味!
桂林,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我因山水人文之美而来,又因满城桂花飘香而居,更因绿色食品低碳生活而常住。正如陈毅元帅说的“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