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绿色发展理念 探索钱粮双增途径
兴安“稻米菜花肥”高效循环农业模式
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03日
本报讯(记者文烨)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同样的田地,昔日只种单一的水稻,丢荒时间近半年,每亩年收入才1000多元;现在经推行科学高效的循环种植模式,春有油菜花迎游客,夏插水稻保粮仓,秋点玉米收益好,冬种白菜又赚钱,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仅增收就高达10000多元,是之前的10倍左右,真正让农民实现了钱粮双增!兴安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经近7年实践探索创新总结出来推广的“稻米菜花肥”高效循环农业模式,11月21日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2016年以来,兴安县立足绿色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积极探索绿色生态、钱粮双增有效途径,成功创新了“稻(水稻)+米(免耕甜玉米)+菜(白菜苔)+花(观赏菜)+肥(绿肥)”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简称“稻米菜花肥”模式,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稳粮增效增收。
“稻米菜花肥”模式,即在每年4月到8月种植一季优质稻,稻后在8月到11月种植一季免耕秋甜玉米,甜玉米收获后撒播菜花,到第二年2月下旬前后开始收割菜心,3月到4月连片绽放的菜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花凋谢后菜秆菜叶压青做绿肥。该模式从以往水稻单一种植的“一年一熟”制,改变到“水稻+甜玉米+白菜”的“一年三熟”耕作制度,具有水旱轮作、循环发展、绿色栽培、种田养地兼顾、钱粮双增、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成为一种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农业新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兴安总结出注重选择优良品种,合理衔接茬口;采用绿色技术,实现节本增效;加强绿色防控,确保质量安全;推广绿肥秸秆还田,提高耕地质量等好办法,加快了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远超国家标准。这种模式具有典型性,实现种田养地相结合,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体现了统筹农业稳产高产与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了稳粮增收两不误。优质稻、甜玉米规模生产,一方面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全县日盛、玉基等龙头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桂林玉基米业年加工大米10万吨,桂林日盛食品公司年加工甜玉米2万吨,加工的玉米棒和玉米罐头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加工业年产值达2.4亿元。目前兴安县有秸秆加工厂12家,年加工量6.2万吨,加工的饲料畅销全国各地。这种循环农业新模式,进一步带动了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据兴安县旅游部门统计,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兴安县,去年旅游接待人数530万人次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来乡村旅游的游客。
创新才有出路,发展就是硬道理。目前,该创新模式在兴安全县推广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成功打造出“兴安甜玉米”区域公用品牌,兴安以“稻米菜花肥”模式创建的“兴安县金满田园粮食产业(核心)示范区”,2019年荣获广西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2021年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2022年“兴安甜玉米”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谱写了一曲悠扬的田园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