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

03版:综合新闻

0405版: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2023桂林艺术节回眸

06版:社会生活

07版:县区新闻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3年11月06日

我们不妨教一教、等一等

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智能生活”

桂林日报      2023年11月06日     

  ◤临桂区奥林匹克花园小区里,两位老年人一起研究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桂林银行工作人员引导老年客户通过电脑使用网上银行。    张富强 摄

  ▼相当多的老年人购买水果、蔬菜时依旧使用纸币支付。

  ▲临桂区万达广场华为智能生活馆免费提供《送给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教爸妈快速学会使用智能机HarmonyOS 4版本》给需要的顾客。
□本报记者 黄敏
  近日,记者在位于临桂区万达广场一层的华为智能生活馆里购买手机时发现,店内一个显眼的桌台上放有几本厚厚的《送给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教爸妈快速学会使用智能机HarmonyOS 4版本》。带着好奇翻开内页,记者看到,指南的内容分为“完成手机基础设置”“如何安全使用手机”“如何玩转手机拍照”“如何享受智能生活”“如何解决手机问题”“如何守护身体健康”六个部分,共59页,字体较一般宣传资料大很多,图文并茂,操作规程一目了然。
  店员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广大中老年朋友适应互联网时代,消除“数字鸿沟”,享受智慧时代的便捷生活,华为线下实体店早在几年前就印制了《送给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教爸妈快速学会使用智能机》,放在店内供给有需要的顾客使用,并根据手机系统的更新迭代不断修改指南的内容。
  这一举措让记者产生思考:信息技术的一日千里,推动着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不仅仅是中青年一代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老年人群体也在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或许他们的步伐有些缓慢,但他们也在积极适应与改变,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需要社会各方给予关注与帮助。

  “银发族”面前存在“数字鸿沟”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65岁至69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报道称,这项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的2021年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在全国26个省(区、市)482个样本县采集65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数据1.7万余份、高龄老人的成年子女样本数据8500余份。调查结果显示,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中使用智能手机的占31.2%,百岁及以上老年人中仍有1.3%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调查还发现,超八成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聊天,一半以上老年人将智能手机用于看新闻、看电影电视剧等休闲娱乐活动。
  记者在叠彩区虞山社区看到,在社区“CBD”聊天的老人中几乎所有人都使用智能手机。退休多年的黄大妈告诉记者,她用智能手机很多年了,除了接打电话、拍照以外,最常用的功能就是通过微信跟女儿和外甥视频、跟老朋友分享日常。“智能手机太方便了,没事的时候刷刷视频,不仅能打发时间,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市民刘大妈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你看我平时看这些视频,学会了收纳、修理、种花,生活特别充实!”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现阶段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往往以社交通信、娱乐为主,如刷短视频、视频通话,只有部分老人用手机进行网上约车、预约挂号、生活缴费等。问及原因,有的老人回复“太复杂”“不会弄”,亦有老人坦言:爆出的网络诈骗等新闻让他们产生顾虑,怕一个用不好会出错、被骗。此外,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有的老年人接纳新事物的意愿缺乏,担心操作不好被他人笑话,进而产生畏难、抵触情绪。
  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老年群体在努力融入数字生活,但这群“银发族”面前依旧存在“数字鸿沟”。

  设备和应用“适老化”助力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帮助和引导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适应数字生活,成为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记者获悉,从2020年以来,我国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医疗、出行、消费等各方面出手,帮助老年人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其中,工信部从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同时还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制造企业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使智能终端产品方便老年人看得见、听得清、用得了,更好地获取信息服务。
  《通知》发布后,得到了相关企业的积极响应,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开始行动,旗下手机产品或开发或升级,陆续推出了简易模式,桌面布局简单明了,字体、图标等元素变大。近年来,相关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更新。
  据了解,目前小米手机拥有“亲情守护”功能,用户只需点击“安全中心→亲情守护”功能,即可通过自己手头的小米手机远程管理另一台小米手机,这有助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帮助父母解决手机操作时遇到的难题。OPPO手机为了帮助老年人解决较为复杂的手机操作问题,提供了一个“屏幕共享”功能,让用户可以将屏幕共享给他人,邀请对方实时观看自己手机屏幕的画面,并进行操作。这个功能的好处就是能够让老年人在遇到扫码、网上预约办理业务等操作难题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让家人帮助自己完成,避免了很多麻烦。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手机专卖店了解到,现阶段市面上售卖的智能手机均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简易版”“大字版”“长者模式”“关怀模式”等,部分品牌专卖店印有对应的使用指南提供给消费者。除此之外,我市相关部门、企业也积极从出行、消费等各方面发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能生活”。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我市一些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字技术适老化活动,通过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享受更加舒适、便捷、美好的数字生活。

  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被看到、被理解
  近日,新华网发布三篇评论直击“老年人数字困境”。评论中提到:数字化的“快捷”遇到老年人的“慢热”,生出种种“不适应”。消弭这种“不适应”,需要一场“适老化”的双向奔赴。
  记者认为,“适老化”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大众参与、多方共建的过程。从整体的层面看,推进网络时代的“适老化”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树立“适老化”意识,措施上要真正解决老年人在使用网络中的痛点难点。
  而作为中青年一代,要尊重、支持父母辈在网络空间里探索,更要主动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年轻人需要“慢”下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陪伴与耐心,向父母提供充足且有效的信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操作演示等便于理解的方式,耐心教授父母掌握数字技能,增强他们对“数字社会”的适应能力;更要与老人保持良好互动,避免说教、命令和代劳,鼓励老人使用数字化设备及应用,提升他们适应数字技术和数字生活的信心。
  不仅如此,老年人学习效率相对低下,中青年人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他们坚持。记者通过身边不少例子发现,“隔代反哺”“易子而学”两种方式对于帮助老年人快速掌握相关技能有不错的效果。“隔代反哺”即让孙辈教授祖辈,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祖孙之间的情感,也能对祖辈起到一种心理暗示的效果,让其深信掌握相关操作并不困难。“易子而学”就是让别人家的晚辈帮助自己家的长辈。面对祖辈或他人的长辈,教授者往往更有耐心,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们欣喜于越来越多老年人‘触网’,但也要看到,随着老年人深度参与数字生活,互联网‘适老化’不是已经完成,而是刚刚开始。”正如新华网《互联网适老化,需要一场双向奔赴》一文中所说,“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被看到、被理解,白发、皱纹里的人生智慧,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放大镜、传播器被看到、被认可。”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黄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