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时事

04版:悦读

返回 2023年06月23日

当好漓江源头保护“二郎神”
书写清廉兴安建设新篇章

桂林日报      2023年06月23日     
  (上接第一版)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设立巡河(护林)员公益性岗位693个,全县交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水域水质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建成4处“广西美丽幸福河湖”,连续七年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评中荣获全市第一。深化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和灵渠景区生态环境巡回法庭,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发现、整改各类河湖“四乱”问题10个,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勤廉并重涵养风清气正 打造新时代清廉建设样板
  市委把清廉建设作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清障护航的重要保障。那么兴安县在推进清廉建设,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中有什么举措?
  贲黄文表示,2022年以来,兴安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清廉桂林建设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坚强保障的实施意见》,坚持把清廉兴安建设融入兴安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档升级清廉兴安建设,深度嵌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总抓手,以“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为总目标,打造清廉桂林建设行动“兴安样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剑指群众的“肉中刺”“心头痛”,督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解决“教育乱收费”“食品药品安全”等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将其贯穿“清廉兴安”建设全过程,在“不敢腐”上强震慑、“不能腐”上扎紧笼、“不想腐”上增自觉。2022年以来,全县运用“四种形态”处置556人次。
  坚持清廉单元示范带动,选定29个试点同步发力,重点推进以“党建+”赋能清廉机关建设,以“乡村振兴+”赋能清廉乡村建设和企业、社区、学校、医院、景区、家庭等单元建设,打造了白石乡石柱村清廉乡村、县妇幼保健院清廉医院等示范点,创建了县人民检察院等机关党建廉政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兴安特色的清廉单元建设样板。坚持灵渠保护及申遗,深化“两个保护”专项监督,不断擦亮灵渠这张“金色名片”,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兴安力量。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厚植红廉文化底蕴
  兴安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的主要战场之一,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红廉文化元素丰富。贲黄文表示,2022年以来,兴安县全面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突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湘江“红”渲染清廉“清”,做到以“红”述“清”、以“清”扬“红”。
  依托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提炼本土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元素,整理出湘江战役中“两个铜钱的故事”、“唐德英打草鞋送红军”等一大批红廉故事,实现红色文化、廉洁文化一体融合,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在创建红廉阵地中,将红廉文化融入“四清”和九个单元建设当中,统筹推进清廉乡村、清廉景区等清廉单元建设,依托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打造清石园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该基地为广西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在界首红军堂、红军街、界首渡口依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并植入红廉文化;在华江瑶族乡龙塘寨村建设红廉文化乡村示范点。深入推进“红旅廉”协同增效,依托红色阵地,传承廉洁基因,将红色文化、精品旅游、廉政教育串联起来,依托全县4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订单式学习“套餐”,充分发挥红廉线下基地、线上VR等平台作用,为干部转变作风、担当作为注入强大红色“廉动力”。2023年1—5月,兴安县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近2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