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桂林经济开局良好全面回暖
——市统计局专家解读一季度全市经济发展情况
桂林日报
2023年05月17日
□本报记者 徐莹波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以首战即决战的昂扬奋进姿态全力做好经济工作,着力兴产业稳增长、上项目扩投资、防风险激活力、抓改革扩开放、聚人才促创新,加快推进“三大振兴”,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全市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据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桂林市生产总值(GDP)567.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全区0.4个百分点,并超出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高于2020至2022年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
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统计局多位专家,请他们为读者解读一季度桂林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向好态势明显
数据:
第一产业增加值71.6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5.79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79.85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位居全区各市第三。
解读:
“从上述数据看,一季度,我市经济全面复苏态势明显,三次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市统计局核算科科长陈雯说。
陈雯介绍,一季度,我市三次产业占比为12.6:20.4:67.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4:24.4:62.2。第一产业在促进全市经济稳增长中继续发挥较好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
陈雯表示,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全市主要行业发展均呈现企稳回升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长基本面持续巩固。一季度,构成全市GDP核算的十大行业“9增1负”。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等5个行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0、0.9、0.8、0.6和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5.6%,有力支撑全市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从核算基础指标看,参与GDP核算的40项基础指标中36项指标正增长,正增长面达90%,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17个县(市、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实现正向增长,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相对均衡,对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数据: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5.3%,林业产值同比增长8.4%,牧业产值同比增长3.0%,渔业产值同比增长3.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同比增长5.6%。
解读:
市统计局农村科科长文芳介绍,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抓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市种植业发展形势良好,生猪生产总体稳定,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在种植业方面,我市突出抓好秋冬菜生产,蔬菜面积、产量保持双增。一季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12.78万亩,同比增长4.0%;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67.82万吨,同比增长4.8%;水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园林水果产量296.61万吨,同比增长12.3%。
文芳说,一季度,我市生猪生产总体稳定,出栏快于存栏,全市实现生猪出栏120.07万头,同比增长2.2%;家禽出笼3097.01万只,同比增长5.0%。截至一季度末,生猪存栏254.74万头,同比增长1.3%,其中能繁母猪23.47万头,同比增长0.6%;家禽存笼2162.55万只,同比增长3.7%。
在林业发展方面,我市全力抓好植树造林,优化采伐证审批流程,林业生产呈现向好态势。在渔业生产方面,全市围绕现代渔业建设,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渔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
工业蓄势聚力起步加速
数据: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21.0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
解读:
“我市深入实施工业振兴战略,持续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引优育强、孵新扶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重大项目开竣工,强化企业服务指导。一季度,工业运行态势向好,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工业基础。”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胡焱说。
胡焱介绍,一季度,全市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实现正增长,正增长面达65.6%。增加值总量排前五的大类行业“4增1降”,总量占全部规上工业的51.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6.9%。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5%,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5.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13.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1.1%。
胡焱表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培育,有力推动民营工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总量的60.3%,同比增长14.1%。同时,在全市66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已获认定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家,总产值同比增长8.9%。
另外,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1至2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7.9%,增速创近五年来新高。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
数据: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4%,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0%,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6.0%,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个百分点。
解读:
“我市加快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市统计局投资科科长陈德胜说,一季度,全市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81.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66.9%,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1.5%。在工业投资方面,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投资增长良好。
陈德胜介绍,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5%;其中,农业投资增长248.6%,林业投资增长77.9%,畜牧业投资增长18.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6%;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0.8%,制造业投资增长8.1%。另外,社会领域投资增势良好,同比增长11.9%。
消费市场活力满满
数据: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比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销售额总量是2019年同期的1.04倍;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同期提升13.2个百分点,营业额总量是2019年同期的1.38倍。
解读: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全市消费市场也随之复苏,活力再现。”市统计局贸易科科长金学军说,一季度,我市零售行业增势良好,全市限上零售类值中六成以上商品类值同比增长或快速增长。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24.2%;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饮料类、金银珠宝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照相器材类等商品零售同比分别增长21.1%、51.4%、346.0%、63.6%。节能环保出行得到大众的认可,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9.5%。
金学军表示,我市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全市网络销售呈现高速增长。一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2%,比上年同期提升45.6个百分点。
规上服务业齐头并进
数据:
1至2月,37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0.44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2022年同期15.6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同期3.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达3.29亿元,营业利润率8.1%,相较于亏损0.27亿元的2022年同期扭亏为盈。
解读:
“我市持续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文旅消费复苏,全市规上服务业挣脱桎梏,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服务收入等主要指标上扭转疲软的态势,呈现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新发展格局。”市统计局服务业科科长谭方剑说。
谭方剑介绍,一季度,全市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呈现“8升2降”。其中,增速最高的3个门类为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311.7%、135.8%和51.7%。重点行业增长平稳,30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呈现“23升7降”,占比最高的3个大类为商务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道路运输业,同比分别增长30.1%、9.8%和6.1%。
此外,桂林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持续火爆,旅游服务业实现高速增长。一季度,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企业同比增长120.8%,文化艺术业同比增长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