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升级版诗画乡村 唱响新时代田园牧歌
桂林日报
2023年04月27日
□本报记者周文俊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毛竹山村视察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桂林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农民持续增收,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景,正在桂林山水间徐徐展开,不断打造升级版的诗画乡村,唱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在总书记视察过的毛竹山村,如今产业火了、旅游旺了,村民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毛竹山村也成为桂林乡村振兴的典范。“真希望总书记能再来我们毛竹山村,品尝我们的葡萄新品种,再来看看我们如今的幸福新生活。”毛竹山村所在的南一村党总支书记王军荣说。
产业兴 一产总产值首次排广西第一
四月的毛竹山村,春意盎然。一幢幢桂北特色的小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村口大片的葡萄枝正迎着春风长出碧绿的新叶,孕育着一年丰收的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用欢声笑语品味着这个美丽的世外“萄”源。
“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了60万人次。”王军荣介绍说。依托周边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红色旅游资源,毛竹山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采摘等新业态,打造“红+绿”乡村旅游品牌。2022年,毛竹山村群众依靠葡萄及旅游产业,人均年纯收入达3.8万元。
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毛竹山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秘诀,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桂林坚持产业引领,成功打造了粮食、特优水果、蔬菜、优质畜禽、中药材、南方高山特色种植等6个百亿产业集群,建成永福罗汉果、荔浦砂糖桔、恭城月柿和全州禾花鱼等4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6个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桂林干米粉加工、木衣架加工出口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持续做优桂林特色农业品牌,2022年全市入围“广西好嘢”农业品牌目录17个,总量达84个,居全区前列;罗汉果、荔浦芋、砂糖桔成为享誉世界的桂林农业品牌。
不仅如此,桂林持续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在全国率先开展市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行动,累计创建田园综合体41个,成功打造了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为全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同时,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市)6个,中国美丽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农旅融合精品线路8条,“桂林休闲农业四季游”被中国旅游协会列为广西仅有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2022年,灵川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龙胜金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2022年,全市一产总产值达1003.38亿元,同比增长6.5%,一产总量在全区首次位居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一产增加值达到620.12亿元,增长6%,总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位。
乡村美 “面子”“里子”内外兼修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漫步在灵川县潭下镇山口村,入眼即是风景,展示着这个村庄的“古韵”与“新貌”。
风貌形态对外展示着乡村的“颜值”。2021年以来,我市以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抓手,深入开展“三清三拆”,推进“三微”“四化”“五网”“六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4.6%、84.69%、100%和100%,并先后完成6320个全域基本整治型村庄整治,打造了灵川山口村、临桂岚岩村、永福交龙村等一批“一村一景一文化”的美丽乡村,实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的生动局面,推动桂北广大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人居环境全面优化。(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