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专 题

03版:循着总书记视察桂林足迹踔厉笃行 特别报道

04版:关 注

05版:时事·体育

06版:时 事

07版:桂林故事

08版:专 题

返回 2023年04月12日

永续甲天下美景 坚决当好保护桂林山水“二郎神”

桂林日报      2023年04月12日     
  (上接第一版)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获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资金折合人民币约9.38亿元。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得国家支持,三年内将获中央、自治区奖补资金超31.6亿元,目前桂林已开工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7.34亿元,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桂林持续开展“三治”行动,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新突破。谋划实施“治乱、治水、治景”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乱象整治行动779次,立案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3起,同时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助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吃好“山水饭”
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象山水月,桂林山水的重要标志。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象鼻山公园考察调研,同游客亲切交谈。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对象鼻山公园全面免费开放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4月10日清晨,象鼻山公园笼罩在云纱雾幔中,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卷。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免费开放的象鼻山公园游览在疫情后强劲复苏,吸引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周边的食、宿、娱乐等相关产业也持续火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还景于民,算的是大账;保护生态,谋的是长远”“桂林要吃好‘山水饭’”,深刻揭示了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为桂林指明了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桂林市坚持环境为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氧化碳、PM10、氮氧化物三项空气指标排名广西前三,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进一步夯实了桂林发展的绿色本底。桂林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桂林市因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桂林市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严格保护生态空间,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疏解提升,严格落实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全线退距300米,并起草《桂林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5年)》《遇龙河片区详细规划》《关于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等,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同时,推动资源有序利用。
  桂林市吃好“山水饭”,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迈出了新步伐。2022年5月,广西首艘新能源五星级游船“桂林旅游号”正式开航,游览排筏进行纯电动力替代和整体外观提升,开启漓江流域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航运新时代。漓江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权限从自治区下放桂林市,游船、排筏游览线路全面执行新票制票价。2023年春节以来,漓江游全面复苏,桂林接待游客量创下近年同期新高。
  同时,桂林市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漓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阳朔县游览排筏为沿江群众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并拿出营业额的10%用于生态补偿分红。漓江流域综合治理及价值实现案例入选第一批广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守护“桂林山水甲天下”,不仅是守护桂林的根和魂,更是保护好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桂林必将以世界级的保护水平守护好世界级的桂林山水,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