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绿水青山
桂林日报
2023年04月12日

巫晓曦在漓江边巡查。(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陈静
初春的漓江,两岸满眼绿意,烟波浩渺的江面上,几艘巡逻艇破浪而来。这是一支由漓江公安分局水上执法队伍以及渔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水上联勤巡逻队”,正在对漓江水域开展例行联合巡查。
巫晓曦,漓江公安分局水上执法队伍中的一员,江面巡逻、水上联合巡航等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自从穿上警服,巫晓曦就跟漓江结下不解之缘。10年间,从漓江分局到漓江派出所,他一直在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线。
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是漓江流域的禁渔期。这也是巫晓曦和同事最为忙碌的时候,除了白天巡航、开展法制宣传,夜间还要沿江巡逻,查看有无非法捕捞行为发生。“违法犯罪分子往往借助水沟、芦苇丛等环境隐藏自己,这为我们的巡查带来了不少麻烦。”巫晓曦和同事采取“日常巡查+夜间伏击”“定期巡航+不定期蹲坑守候”等方式,对重点水域、高峰时段保持高度关注和持续巡查。
“我们管辖的漓江流域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民警力量有限,如果不抓源头治理,只靠抓捕来禁绝非法捕捞,实在是力不从心。”巫晓曦和同事决定以禁渔宣传为切入口,在他的建议下,漓江分局将非法捕捞行为多发、高发流域附近的村落作为重点,依托“一村一辅警”和党建联盟机制,通过竖立警示牌、公布举报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村入户深入开展宣传禁渔、保护漓江生态资源的重要意义。目前,漓江流域非法捕捞行为得到了有力遏制,群众自觉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每逢暑假,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频发的新闻深深刺痛着巫晓曦的心。“每个消失的生命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我想尽可能地多做点什么。”巫晓曦和同事驾驶快艇,顶着炎炎烈日,奔波在漓江桥、六匹马、九娘庙等12处高危水域,开展防溺水工作。
巫晓曦每年还会前往桂林各中小学校,为师生开展“预防溺水,珍爱生命”安全知识讲座。他还连续两年参加新媒体的“防溺水直播”,给观众讲解漓江的危险水域、自己的出警经历、公安部门的防溺水举措,得到观众好评。
2022年,漓江暑期学生溺水人数较前年减少了近90%。巫晓曦说,自己被晒黑、嗓子喊哑都不要紧,就是希望防溺水工作有成效,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守护。
2022年4月,巫晓曦和同事在一次夜间巡逻过程中,在漓江黄牛峡水域抓获了正在电鱼的村民老莫。老莫由于家庭贫困,没有一技之长,靠偷偷电鱼为生。巫晓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意识到,光靠进行漓江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还不够,村民的自身温饱不能解决,“人人参与漓江保护”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从那时起,巫晓曦就成了老莫的“自愿帮扶人”。他逢年过节去看望老莫,并积极请教驻村书记相关帮扶政策,一心想着给老莫找点事做。当时正值潜经村实施乡村环境改造,巫晓曦与村委干部多次沟通协调,为老莫争取到泥水工的工作。老莫领到第一笔工资后特意给巫晓曦发信息表示感谢,这时巫晓曦才算松了口气。
今年初,我市在渔政码头开展公益放生对漓江进行生态补偿。老莫作为曾经的非法捕捞人员参加了活动,他感慨地说:“以前不知道电鱼对漓江生态破坏这么大,现在我知道错了,愿意自费购买鱼苗放生,以后一定会积极参与保护漓江、保护环境。”
老莫从“捕鱼人”到“补鱼人”的转变,让巫晓曦成就感满满。他说,自己做的都是小事。可守护桂林山水,就体现在这一件件小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