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读 图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体育

07版:时 事

08版:走读桂林

返回 2023年03月01日

恭城:轮作模式让
“冬闲田”变“效益田”

桂林日报      2023年03月01日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吴靖 农翠华)莴笋根粗叶茂、大白菜鲜嫩喜人、包菜翠绿……近日,恭城瑶族自治县广袤的农田在春耕即将来临之际展现出一派蔬菜丰收之景。在该县的栗木镇、龙虎乡、观音乡等地,村民们利用冬闲田种植各色蔬菜,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2月13日,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马路桥村车田屯的农田里,一派忙碌景象。田间,一棵棵莴笋根粗叶茂、翠绿挺拔;穿梭在莴笋地的村民们动作麻利,一边摘掉莴笋的老叶、快刀收割,一边用胶带打捆、装车、运送,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这种的莴笋产量高、品质高,不少外地客商都提前来订购,根本不愁销路。”正在采收莴笋的村民周长乐开心地说。据他介绍,该屯村民在2022年冬季利用冬季闲置农田种植莴笋、大白菜等蔬菜,共计110多亩。当下,正是莴笋的采收旺季,莴笋的亩产量约7000斤,每亩产值在6000元到7000元左右,主要销往广东、湖南等地。粗略估算,冬闲田收获的蔬菜,能为村民增收近50万元。  
  不仅栗木镇的冬闲田迎来丰收,龙虎乡的冬闲田也做出了增收大文章。在恭城龙虎乡龙岭村蔬菜种植基地里,莴笋、芥菜等均长势喜人。“去年在种植完水稻之后,我们接连种下了玉米、南瓜、莴笋、包菜等,将近1000亩。”当地的种植大户王建瑶告诉记者,在春节前后,各色蔬菜相继迎来采收季,目前基地内的玉米和南瓜已采收完毕,莴笋正在采收,接下来还会迎来包菜的收获季。在采收蔬菜的同时,王建瑶和乡亲们都收获了“真金白银”——利用冬闲田种植蔬菜,平均每亩增收600-700元;基地每天为近百个村民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前来务工的村民每天能得到80—100元不等的报酬。
  据了解,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提高土地效益,夏季时节种植稻谷、西瓜、香瓜等作物,冬季则种植耐寒的莴笋、芥菜等冬季作物,轮作模式让“冬闲田”变“效益田”,耕种出了好“钱景”。同时,规模化的种植、采收也为周边群众提供务工机会,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多收,助力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