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亮:让“异形竹”变“富贵竹”
桂林日报
2023年03月01日

李顺亮展示竹雕作品。

李顺亮在做生长竹异形推广。(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刘健 文/摄
竹,或卷,或方,造型千奇。施以雕刻,资源山水、老宅、风光莫不生动非常,刻刀与异形竹碰触的那一刻,仿佛能听到时光与艺术的碰撞声。
而这一切,都要从一根被村民扔掉的竹子说起。在资源县中峰镇于家田村一所幼儿园改造的工作室内,李顺亮得意地摆弄着他的异形竹宝贝,大小不一、造型迥异的竹制品让人不由得想多看两眼。“2016年,我在竹林边发现了一根被晒卷的竹子,然后我一眼就认准了它。”从那以后,李顺亮日夜钻研异形竹的产生方式,最终获得成功后,他选择了将技术传授给村民,自己转头搞起了生长竹异形的研究。如今,他再一次将生长竹变形的技术公开,并和社岭村委签订了合作协议,一个2000亩的异形竹种植基地正在酝酿成形。
发现偶然成形的异形竹
2016年的一天,在资源从事文玩生意的李顺亮像往常一样走村串巷,希望收到一些老旧物件。路过一片南竹林时,他的目光被一节倒在路边的畸形竹吸引,这一瞥也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彻底变化。“当时国内文玩市场上的异形竹还普遍使用竹子卷边外翻的技术,且只能做到4毫米的弧度,但那根竹子是朝内卷的,弧度很大。”李顺亮说,他了解到,那截竹子不过是村民砍下随手丢弃的,他却如获至宝一样把竹子捡回去搞起了“研究”。
“做了蛮多次实验,把本地各个品种的竹子,老竹、嫩竹都试了一遍。”看起来不过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是李顺亮用无数个日夜换来的。后来,他发现一年生的南竹,劈开后通过盐水蒸煮,再曝晒就能形成内翻的异形。“可以插花,做臂搁、镇纸,我一发朋友圈马上就能卖出去,一节竹子的价格就达到了80元。”2017年,李顺亮的工坊就生产了2000节异形竹,效益十分可观。
“那时候我就在路边煮竹子,也有很多人看到了想跟我学,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我也毫无保留地把这个技术传授给了大家。”李顺亮说,此前当地一根多年生的南竹售价仅10多元,但除去请人工砍竹和运输成本,真正的收入只有三四元。李顺亮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量大以后,异形竹的价格有所下降,但就算10元一节,每根竹子可以做30节,也有300元的收入。“把技术教给大家后,我就不做了,想着去做新东西。”
竹价下跌,已经是近年随处可见的“新闻”。虽然此类资源一直都是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竹子的价格已经初步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当地村民看来,李顺亮的发现将原先大批量重劳动的竹产业变成一个新的产业。“现在我就生产异形竹,在家就能赚到钱,而且收入比以前好很多了。”从事异形竹生产的村民于先龙告诉记者。
突破生长竹异形技术
自从把加工异形竹的生意让给村民后,李顺亮瞄准了生长竹“变异”的门路。“我看到浙江那边有人给生长竹套模具,让竹子长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文玩市场非常火爆,所以也想试试。”但让李顺亮犯难的是,生长竹异形的技术在当地是“保密”的,于是他又一次走上了“研究”的道路。
如果说之前复刻内卷的异形竹还只是要突破某种盲区,那生长竹异形无异于“盲人摸象”。“毕竟只见过成品,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2017年,李顺亮在官洞村做起了第一次试验。“先是选取生长阶段的竹子,然后用生铁做的模具套模,结果太阳暴晒后温度太高,竹子直接被烫死。第一次尝试可以说是‘惨败’。”此后的尝试也均以失败告终,李顺亮不断琢磨其中的门道。2018年,他开始用木头和竹片打造模具,并在晓锦村选了50多棵竹子进行试验,几个月后,他发现有20棵竹子已经有了“变形”的迹象,但还不是特别成功。“一直到2021年,我才可以说完全成功,从竹子的选取,模具的套用,到套模的时间,每一步都经历过失败,然后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李顺亮介绍说,首先要选用竹笋尖出水的嫩竹,其次要在每天早上去套模,而模具也选用木头做的比较好。
2021年,试验成功的李顺亮又迎来了一个销售的“春天”。由于当时他对自己的技术也采取了保密措施,仅在自家自留山上种植异形竹,但效益惊人。“我把异形竹卖到了苏州那种有文玩潜力的地方,一根竹子的价格达到了一两千元。”
此前,李顺亮传授加工异形竹的事情在当地已经有许多人关注,当生长竹异形技术被李顺亮掌握后,消息也流传开了。
“当时中峰镇党委书记蒋勇文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带着村民一起发展。说实话,最开始我肯定会抵触,文玩市场不是走量的,大量产生异形竹肯定会形成冲击。”李顺亮说。不过最后他还是被当地党委、政府的诚意打动,再一次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并定下协议价回收。“现在量大了,价格也有所降温,但按目前的效益,每根竹子的价值仍然是之前价值的10倍左右。”不仅如此,如今李顺亮和社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斯门联合计划打造一个2000亩的异形竹竹林。“一方面老百姓可以卖异形竹,另一方面我们也想把社岭村打造红色文化景点和异形竹结合起来。”韦斯门说。
让镌刻资源风光的竹艺品走向全国
说到过去取得的成绩,李顺亮并不满意,他觉得自己仍被困在“半成品”的世界里。于是,善于开动脑筋的他,又把目光瞄向了文玩。“我们这么多年其实就是在向文玩市场提供原材料嘛,在有充足原材料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出成品呢?”
说干就干,李顺亮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联系上了在南宁的省级雕刻传承人,并和其建立合作关系。“一块几十元的异形竹半成品,经过雕刻价格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他们约定一年至少来三次,创作的主题就是资源的山水风光,除了游客会买一些以外,也卖到了全国市场,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资源风光。”有憧憬才会有动力,李顺亮也期待,疫情彻底好转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桂林和资源。
八角寨、五排河、天门山还有桂北风格的老房子刻入竹雕莫不生动非常,让人看之则心生向往,即便三两刀勾出来的小鱼小虾,也都栩栩如生,似将从竹面一跃而起。
“现在我们也邀请前来雕刻的雕刻师在本地教学,已经有五六个感兴趣的年轻人在学习了。也有一些简单的作品可以流向市场,他们一天雕刻个三五件作品可以有一两百的收入。”李顺亮说,如今资源县正规划在县城给他设计几个展馆,未来他期待引进更多雕刻名家,让他们留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