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向未来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桂林日报
2023年02月03日
党的二十大清晰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多么鼓舞人心,多么催人奋进!这段时间,通过研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体会很多、很深。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科学理论总是与伟大实践彼此辉映、相互激荡。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引领,科学理论也需要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什么一个成立时仅仅50多人的政党,能够发展成为今天拥有近亿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的大国、带领人民昂首阔步迈向伟大复的大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伟大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历史性的,这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需要汇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我们必须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凝心铸魂,这样全国人民才有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二、坚持发扬民主与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市、区两级政协委员,我深感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工作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政协协商活动中,深化协商互动、充分表达意见、听取各方诉求,是提高协商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才能达到增进团结、统一思想的目的。近年来,桂林市政协、秀峰区政协深入开展的“双联双创”、“桂在协商”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为听取、收集各界群众意见诉求提供了平台,拓展了渠道,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秀峰区政协组织的“委员宣讲团”深入界别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界别群众一起学习讨论、深入交流,进一步体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意义。
三、坚持发扬劳模工匠精神,做好委员履职工作
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政议政、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要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政协委员发挥作用,靠的不是“说了算”,靠的是“说得对,说得好”!要达到这一水准,就必须坚持发扬劳模、工匠精神,扎实做好委员履职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努力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劳模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去年,我积极参加市、区政协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参与了一个重点课题调研,撰写了三份提案建议,参加十余次民主协商活动并主动建言献策。我深刻体会到,认真履职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奋斗创造新的奇迹。
(作者系政协桂林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