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专 版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 事

07版:时 事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3年01月10日

灌阳:冬日田间别样景 乡村蓬勃产业兴

桂林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村民正在给收籽油菜施肥。
  本报讯(通讯员唐子婷 罗融检 文/摄)时令催农冬种忙,不误田间下季春。眼下正是开展秋冬种工作、发展秋冬农业产业的关键时期,为确保2023年农业生产取得良好开局,灌阳县水车镇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掀起全镇秋冬种热潮,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走进水车镇大营村,播种两个月的收籽油菜破土而出,一垄垄绿油油的菜叶映入眼帘,一株株长势喜人的油菜挤满田间,冬季的田野因此增添了生机。地垄上,到处都是埋头干活的村民,有的正在给油菜施肥、除草,有的在移栽、补种。想着未来的收获,大家有说有笑,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这片油菜地的种植户时建福原先在外地做钢筋生意,看见村里大量水田撂荒觉得可惜,于是通过土地流转,把撂荒的200亩土地种上了优质稻。如今在水稻收割后,他又充分利用土地空闲期,抢抓时节种植收籽油菜。“今年政策好,我免费领取了油菜种种了200亩油菜,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经常来给我们指导,让我们更有信心种好油菜,预计能收入10多万元,我很满足。”时建福开心地说。
  据了解,2022年灌阳县重点发展“一季超级稻+油菜”、“一季超级稻+再生稻+油菜”、“早稻+晚稻+油菜”等稻油生产新模式,并扩大利用旱地发展收籽油菜种植,光是水车镇100亩以上的收籽油菜示范点就有4个、50亩以上的有2个。截至目前,全县种植收籽油菜面积达2.38万亩。
  桃产业种植一直都是水车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水车镇德里桃李家庭农场,工人们三三两两分散穿梭在田间,给新种的300亩桃树苗松土、覆膜……寒冷冬日,田间地头一派热闹景象。
  “这是我们今年引进的新品种,叫‘霸王红’,这个品种抗病性好、好管理、硬脆香甜。”基地负责人蒋年宏告诉记者,他原本在外地做绿化生意,如今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依托家乡的好政策,也想着把荒山变成桃园,便返乡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近年来,水车镇采取“合作社+农户”“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出集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桃李产业示范区3000余亩,带动周边100余户群众增产增收,每户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修建了观景台、休闲步道、农家乐等配套设施,鼓励外出的乡贤能人返乡创业。目前,水车镇桃树、李树的种植面积达2.6万亩,桃、李年产量达1000万公斤,形成了“以花为媒,以果会客”的增收好路子。
  水车镇始终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不断优化冬季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