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本市·民生

03版:特别报道

04版:特别报道

05版:本市·综合

06版:本市·热线

07版:晚报朋友圈

08版:本市·社区

09版:广西新闻

10版:广西新闻

11版:国内·综合

12版:国内·关注

13版:国际·综合

14版:体育·关注

15版:文娱·关注

16版:财经·彩票

返回 2021年02月01日

四会路:与四条路相通 因“四川旅桂同乡会”得名

桂林晚报      2021年02月01日     

  雨中的四会路特别宁静。记者苏文娟 摄
  秀峰区的四会路是一条400多米长的城市支路,这条路虽然不长,但居民们对它的感情很深。提起这条路,大家都说居住在这里,可谓是闹中取静。
  四会路交通方便,周围又有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很多居民三代人都居住在此,享受着“小路”带来的宁静和便利的生活。 
  路上以前有一片“少爷塘”
  家住在四会路28号的苏良导已经74岁了。苏良导1986年住进四会路,当时住的是单位的宿舍,就在现在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面。
  苏良导说,虽然他是1986年才搬进四会路的,但他十五六岁时,也经常来四会路附近,因此对这一带比较了解。他记得那时候的四会路上有一片水塘,叫少爷塘。“那一片塘不小。”苏良导说,后来这片塘被填平之后建造了房子,他后来居住的房子也就在这一片塘上。
  家住四会路26号的董其源也对这个少爷塘印象深刻。他年轻时还在少爷塘里钓过鱼。“就是那种非洲鲫鱼,很好养活。”董其源说,不过,当时四会路的状况不是很理想,“少爷塘旁边也有污水塘,当时是连成一片的。”董其源回忆,那时候在现在医学院附属医院附近有一个环卫处,每天都能看到粪水车拉着粪水来回运输。“下午气温高的时候,气味特别难闻。”
  少爷塘被填平之后,建起了一排房子,几乎都是各个单位的宿舍,董其源也居住在其中。少爷塘本来就是四会路比较标志性的存在,所以直到现在董其源居住的地方还被称为“少爷塘宿舍”。甚至,有时候单位通知他们事情时,也会用“少爷塘宿舍几栋到几栋”这样称呼。
  除了这片水塘,之前的四会路比现在也狭窄多了。董其源说,当时的路面不是水泥也不是沥青,而是一种“三合土”。虽然那时候来往车辆不多,但偶尔来一辆解放牌卡车,也会弄得尘土飞扬。两旁勉强算作人行道的地方也是坑坑洼洼,不太好走。直到后来四会路进行了改扩建之后,宜居的样子才逐渐成型。
  因“四川旅桂同乡会”而得名
  四会路由何得名,居民们也有自己的猜想。苏良导说,这条路四通八达,连接着乐群路、太平路、翊武路和三皇路,有四条路在这里会合,所以叫“四会路”。苏良导对四会路名字来历的猜想是基于自己对四会路的了解和感情推断。记者也查询了市民政局编撰的《桂林市城区标准地名录》,得知四会路因“四川旅桂同乡会”而得名。该路1933年时有四川同乡会址,取名四会路。1966年更名新华北路。1978年复名四会路,沿用至今。四会路虽然作为城市支路,但其真如苏良导所言,有一种小枢纽的感觉。四会路呈直线型,南北走向,南起于乐群路,可通太平路,北至翊武路,通宝贤桥,还可连接三皇路,颇有“四会”的感觉。
  四会路现在全长411米,宽20米,沥青路面,两侧多为居民区。该路两侧人行道各宽2—3米,青石路面。该路在2005年经过改(扩)建。苏良导说,他女儿读小学的时候,出门左转就到了学校;后来读初中,出门右转也到了学校,非常方便。而如今他的孙女也在十三中读书,每天走路回家吃饭,之后再去上晚自习,“两代人都在四会路上读书。”苏良导说。
  说起四会路两侧的居民区,董其源说这些居民区也随着四会路的变化而变化过,“之前少爷塘被填平后,起了第一批房子,后来在四会路扩建时,这些房子又进行了改造,逐渐才形成现在居民区的样子。”苏良导也记得,当时的乐群菜市其实就在四会路靠近东面的一片,那时候菜市场不成规模,大家都是东摆一摊,西摆一摊,闹哄哄的就成了菜市。逢年过节,苏良导还要拿着肉票去排队买猪肉、买鸡,“当时的鸡肉六毛一斤,一只鸡要一块二左右。”后来随着城市建设,乐群菜市才逐渐移到了现在的地方。
  无论是苏良导还是董其源,他们对四会路的最大感受就是闹中取静。虽然这条路位于市中心附近,但并不是十分吵闹,而且这条路四通八达,读书、就医、休闲都十分方便,很多居民都是看中这样的优势才几代都生活在这里。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