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可回收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桂林日报
作者:徐莹波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来源:桂林日报
蒋靖波(右一)在实施手术。 廖国梁 摄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廖国梁)近日,桂林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律失常病区主任蒋靖波带领医疗团队,成功为心脏疾病患者舒先生植入新型长寿命可回收无导线起搏器。据悉,这是该院首次完成可回收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该院也成为国内少数成功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标志着该院在起搏电生理治疗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多元、安全、高效、精准的起搏治疗选择。 舒先生今年50岁,曾因心脏疾病接受过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前段时间,他因出现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来到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医。经医生检查,他存在持续性房颤和心脏停搏,且有因心动过缓导致的头晕黑曚等症状。 蒋靖波团队详细了解了舒先生的病史,并就其当前病情进行研讨。舒先生曾接受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需长期不间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期望后,结合最新的起搏器治疗指南,经验丰富的蒋靖波决定为舒先生实施植入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手术。 蒋靖波介绍,起搏器被喻为心脏备用“小马达”,是一种植入人体的电子治疗仪器,能自主识别心脏电活动情况,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肌,从而带动心脏跳动。但采用传统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需经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植入起搏电极,并需切开分离胸壁皮肤组织,制作囊袋以埋置起搏器。术后有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起搏系统感染、皮肤破溃、起搏导线磨损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如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考虑到舒先生的实际情况,如为他植入传统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同时,患者年龄不大,需植入使用寿命较长的心脏起搏器,以减少后期多次手术更换的风险和降低年均治疗费用。 今年6月,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在我国获批上市,最多使用寿命长达20年。相比传统无导线起搏器,其具有长寿命、可取出、主动螺旋固定前可测试参数、未来可升级真实DDD双腔起搏等优势,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选择。 “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采用无导线起搏器经股静脉植入,通过远端的螺旋主动固定于心室肌,固定稳定,体外无手术切口,围手术期可不间断服用抗凝药物,对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而言是更优的选择,更契合舒先生的病情和需要。”蒋靖波说,该种新型起搏器在电池耗竭时,可利用配套的取出导管系统,轻松取出旧起搏器,同时植入新起搏器,避免了传统起搏器植入后因静脉粘连而无法取出的弊端,对于伴有起搏系统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更为安全。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工作,近日,蒋靖波带领团队成功为舒先生植入了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 蒋靖波介绍,本次植入的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的体积仅为传统起搏器的1/10,比7号电池更小巧纤薄。它通过螺旋固定装置连接到心脏内表面,如同螺丝钉般植入心脏组织中,无需植入导线,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如需改变治疗方式或将来要更换该系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取出,实现“可回收”。 术后,舒先生的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心脏重新恢复了活力。术后次日,他即可下地行走。目前,他已康复出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