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耳石症是什么?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刘雁芳(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耳石症,亦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前庭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通常在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耳石症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
  耳石症的主要病因是内耳中的碳酸钙结晶(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干扰、刺激了正常的前庭功能。半规管是内耳中感受人体平衡的器官,当耳石进入半规管后,会随着头部的移动而移动,导致平衡感受器异常,导致眩晕发作。
  耳石脱落的原因可能与头部外伤、病毒性神经炎、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中耳炎等)以及体内钙离子代谢异常、耳石器老化导致椭圆囊斑或球囊斑退行性改变有关。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熬夜、劳累、精神紧张等也可能影响耳石症的发生。

  二、症状
  耳石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尤其是50岁以上的女性。耳石症的典型症状是体位诱发的短暂剧烈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眩晕常在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如坐卧体位变化、卧位翻身或从睡眠中惊醒时。部分患者可能因头部轻微动作而发作,如低头、抬头、转头等。眩晕发作时可伴有眼震、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眩晕发作后,患者可能有一段时间的头重脚轻、漂浮感或不稳感。

  三、诊断
  当患者出现头部位置变动时的强烈眩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位置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观察到的特征性眼震,进行耳石症的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头CT或核磁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并不能确诊耳石症,但是可以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导致的眩晕。

  四、治疗
  耳石症根治方法为复位治疗,主要目的是将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移出或移至不敏感区域,恢复平衡感受器的正常功能。复位疗法有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两种。手法复位即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受累半规管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如Semont复位法、Epley复位法等。复位过程中,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头部位置的调整,使脱落的耳石回到正常位置。复位治疗通常可以迅速缓解眩晕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复位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除了复位治疗外,药物辅助治疗也可用于缓解眩晕症状或减轻复位后的不适感。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镇静剂等。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因此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或症状严重时的短暂措施。
  在规范的耳石复位治疗无效或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医生会考虑手术干预。手术方法包括半规管填塞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但手术治疗通常作为最后的选择,因为手术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五、预防
  虽然耳石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其发病风险。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预防耳石症的发生。其次,合理营养,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减少耳石症的发作。此外,科学锻炼,运动有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组织损伤。对于已经患有耳石症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头部位置,以减少眩晕发作的次数。
  耳鸣耳聋等症状可能与耳石症的发生有关,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也有助于预防耳石症的发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预防骨质疏松,同样有助于降低耳石症的发病风险。
  总之,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前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通过了解耳石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保护自己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预防耳石症的发生,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诊治。同时,关注身体健康状况,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