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早癌内镜下超级微创治疗,让消化道癌症不再可怕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16日    来源:桂林日报

□肖绪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毫无疑问,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令人谈癌色变。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得了癌症,就像是收到了一张限期执行死刑的判决书!人们在听到癌症诊断的时候,都会联想到可怕的死亡!即便积极治疗,也要经历大手术甚至放化疗,真是不死也去了半条命,甚至人财两空。部分家境困难的患者,一听说得了癌症直接就放弃治疗了,有时候非常可惜,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虽然得了癌症,只要是真正的早期癌,根本不用开肠破肚,不需要放疗化疗,只需要通过胃镜或者结肠镜把有癌细胞的地方切干净,再定期随访复查,就可以完全治愈了。所以大家防癌治癌的观念需要更新一下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是指病变局限在消化道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肿瘤性病变。消化道管腔非常薄,厚度大约3~5mm。消化道管壁有五层结构,从腔内到腔外排列,第一层是黏膜层,第二层是粘膜肌层,第三层是黏膜下层,第四层是肌层,第五层是浆膜层。病变发生在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属于消化道早癌,如果在这个时期进行干预,预后是最好的。如果说病变已经累及到第四、第五层,甚至突破整个管壁,累及到周围组织,属于癌症的中晚期,预后就较差了。我们评估能否内镜下治疗,主要也是消化道早癌。
  其次我们要了解如何发现消化道早癌。
  发现消化道早癌一定要注重常规筛查及定期随访。消化道早癌的临床症状都不典型,因为癌累及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时肿瘤一般都比较小,或者存在小的破坏,但有第四、第五层结构在支撑,不会出现破溃、倒塌。一大部分是体检时发现,部分因吞咽异物感、上腹部不适、腹胀等行胃肠镜检查时发现。假如出现很严重的腹痛、呕血黑便、便血、消瘦等消化道报警症状时,往往已经提示肿瘤已到中晚期。对于高危人群,要及时规范做好内镜筛查。
  那么哪些是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呢?包括以下几类:
  (1)食管癌、胃癌、结肠癌高发地区的人群;(2)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4)有胃部手术史的人群;(5)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人群;(6)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紧张焦虑的人群;(7)经常食用腌制品和熏制食品的人群。目前建议年龄>40岁的普通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胃镜及肠镜检查。每1—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每3—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存在消化道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的需定期随访内镜。
  发现消化道早癌后如何治疗呢。
  早期消化道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无论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采用内镜下微创疗法,包括: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等。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由于消化道早癌病灶主要局限在黏膜层,在内镜下可以通过注射可吸收的或者吸收比较缓慢的液体,在黏膜层和肌层中间做个垫子,同时将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分离,然后用特殊的器械划开垫子层,把癌组织逐步剥离下来。该方法与手术相比有相同的早癌根治效果,而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观察2—3天即可出院。治愈率高、费用低、保留消化道结构的完整性,相当于形成一个人工溃疡,愈合后对生存质量不造成影响。另外标本完整,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病理结果。当然如果超过适应症或存在淋巴结转移,则需外科手术。
  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预防消化道早癌。
  保持健康饮食如经常吃新鲜蔬果,避免过度饮酒、吸烟,避免肥胖,不过多食用肉类及加工肉类食品;坚持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情;定期体检,如有胃肠不适要及时行胃肠镜检查。
  总之,目前对于癌症防治的主要方向就是防治阵地前移,若我们能将治疗提前至早癌阶段甚至癌前病变阶段,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近年来,消化道早癌的早诊早治在两会中连续被提及,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这不仅是我们消化内镜科医师的初衷,更是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使命。让我们齐心协力,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让癌症不再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