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现代文明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李斌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就能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营养来源。 加强优秀文化的发掘,重点要做好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要通过挖掘整理,让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树立文化自信,涵养文化驱动力。同时,要挖掘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村落。建立一批非遗研究、传承基地,邀请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教学,为传承和弘扬当地历史文化提供支持。要对现存的古遗址、古城等文物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和特色,为保护和利用文物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要加强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在学校、社区、村级公共文化场所等阵地开展与本地历史文化相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增强乡村文明素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乡村文化阵地是赋予精神文化内涵、提升群众精神文化风貌的关键平台,要将文化阵地建设当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民心工程强力抓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高地”。 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加强对传统媒体的应用。要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阵地进行平乐历史文化的传播、精神文明的宣传、乡村典型的挖掘、移风易俗的报道,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新媒体的鲜活性,推进新媒体的融合。要对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本地网红大V等新型媒体进行有效融合,引导他们正向宣传,讲好乡村故事“大文章”。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运用,拍摄乡村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音视频进行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新风,潜移默化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发挥“土”媒体的贴近性,利用好村级平台。要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传阵地、各乡镇各行政村(社区)大喇叭、宣传栏等开展好政策、文化、道德模范等相关宣传。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传递文明信息。开展好“文明村镇”“十佳文明户”“身边好人”评比等各种活动,深入挖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凡人善举,不断增强文明素养。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增强乡村发展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文化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力柱和动力源,是支撑乡村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群众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培育乡村现代文明的“引擎”。 要加强“组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乡镇、单位发现优秀文化人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宣传写作、文化文艺、理论宣讲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学成之后在各自岗位发挥作用,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加强“类型化”建设,打造特色民间人才队伍建设。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对民间宣传文化人才进行技能培训、科普卫生、文化体育、法治教育、爱国教育等志愿服务,同时在文艺培训方面,培养一批乡村人才利用本地桂剧、彩调、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及本地方言开展理论宣讲。要加强“新型化”建设,为乡村文化人才培训注入新媒体血液。培训农民个体经常性使用新媒体发布农产品、文化等资讯,助力农民传播个体成为拥有10万+粉丝的“网红”,推动人才反哺农业产业,通过农产品直播带货和网络平台等线上扩大销售额,带富群众。充分发挥直播人才拥有群众基础的先天条件,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增强他们的思想素质增进他们团结协作能力,管理好培养好使用好他们,在线上线下形成更大合力,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型文化人才。 (作者系中共平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