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如何认识
骨质疏松

□邓江红(桂林市人民医院)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02日    来源:桂林日报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也就是说平均每10人中就有将近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3%,女性发病率为49%。骨折则是骨质疏松后的严重后果。2010年,我国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人数达到233万人,其中脊柱椎体骨折患者111万人、骨盆部位骨折36万人。
  骨质疏松有哪些类型?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与特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主要发生在女性绝经后的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原发性的往往病因不够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明确,常因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等)引起,也可因药物作用(如激素等)影响到骨代谢引发。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病因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
  骨质疏松的病因有哪些?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
  2.老年性骨质疏松
  首先,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3.特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比如骨吸收增加,或者青春期生长突然增加,骨量突增、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又或者与孩子钙代谢异常有关。
  4.继发性骨质疏松
  主要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切除术后、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肝素、环孢素)等。
  骨质疏松有哪些诱发因素?
  1.吸烟、酗酒、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
  2.体力活动少、长期卧床;日照减少、缺钙、缺维生素D、高钠饮食等。
  3.胃切除术后人群。
  症状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感觉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落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等变形情况。
  骨质疏松有哪些典型症状?
  1.骨痛
  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疼痛多为弥散性,没有固定的痛点。疼痛通常在姿势改变时、长时间行走后、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甚至出现活动受限。
  2.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可使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也会牵连到腹部脏器,出现便秘、腹胀等。
  3.骨折
  即脆性骨折,在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时容易出现骨折,好发于胸腰椎,其次为髋部、前臂远端,其他如肋骨、跖骨、骨盆等部位。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概率明显提升。
  4.特发性青少年型症状
  除了比较典型的症状外,发病期间会突然生长停滞,容易多发骨折,之后疾病自然缓解。
  就医
  骨质疏松症初期可无明显症状,极易被忽视,所以被称为“寂静的疾病”“安静的流行病”等。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的不断损失,骨微结构悄悄发生着变化,从而出现骨痛、易骨折等问题。我国已将骨密度检测纳入了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应当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做好疾病的防治。 诊断标准主要有两类,包括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和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