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荔浦:传承四代人智慧的手工沙琪玛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31日    来源:桂林日报

  经过机器压制后成块的沙琪玛。
  炸制后的面片就是制作沙琪玛的主要原料。
  将揉好的面团切成小块面片。
□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周俊远 黄炎宝 文/摄
  沙琪玛是一种传统特色糕点小吃,制作工序繁琐,耗时耗力,很少有人再用手工做沙琪玛了。但在荔浦市,有一家人坚持传承着手工制作沙琪玛的技艺,到了第四代传承人这里,通过技术改良和线上销售,将传承了四代且有传统特色的沙琪玛卖到了全国各地。
  近日,记者来到荔浦市新坪镇桂东村的一家食品厂。透过窗户,就闻到了甜丝丝的麦芽香。走进厂房,一块块沙琪玛正在被工人打包、装箱。“这边是最后一个环节,沙琪玛装箱以后就可以快递寄出,保证新鲜。”食品厂老板李慧玲说。
  李慧玲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制作沙琪玛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她,专程花了好几年时间从母亲那里,从头学习了制作技艺,再结合时代的发展,她的想法也逐渐“大胆”起来。“把可以用机器替代的工序去繁就简,保留最重要的传统工序,既能保留传统味道,又可以适应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李慧玲说,从她的曾外祖父、外祖父,再到她的母亲,每一代人都是用最传统的手工制作沙琪玛,她继承了祖上留下来的制作工艺,但同时也想着要突破、创新。
  她是如何创新的?记者跟着李慧玲,穿好防护衣、戴好帽子,进入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首先看到的是师傅正在擀面,面粉发酵好后,用木棍将面粉进行延展和碾压。“这道工序看起来不难,但师傅的手上功夫很讲究,不仅要用力均匀,还要反复进行碾薄至少10次。”李慧玲介绍,直至将粉皮擀至极薄,再切成大小差不多的方形小块,就可以进行炸面。将面片放入油锅中炸至微黄捞起、沥干、放凉,就得到了酥脆、蓬松的面块。
  接下来就是熬糖。要做出好吃的沙琪玛,熬糖十分关键。熬得太久,糖会“老”,就会让面块无法粘在一起,容易散掉;熬的时间不够,糖太“嫩”,沙琪玛吃起来就会很软,口感就不够酥脆。“熬糖也要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来掌握熬制的火候,像现在天热,熬制的时间就不用太久。”李慧玲一边跟记者介绍熬糖的秘诀,一边将麦芽糖和白糖按比例进行熬煮,并时时观察着糖浆的变化。记者站在一旁,感受着空气中不断膨胀的甜味。
  “以前都是用人工进行搅拌,因搅拌不均匀,糖很容易结块。现在我们通过改良,通过这个机器进行搅拌,可以确保每个面块都裹上糖浆。”接着她把煮好的糖浆淋到面块上,撒上炒好的芝麻、葱花,打开机器将材料充分混合,配合着人工的搅动,加上充满黏性的糖浆,面块在锅里就轻松为自己“穿上了新装”。
  接着就可以板制沙琪玛了。“原先都是用木盒、木棍进行按压,再用刀切成块。那样一方面效率太低,另一方面是用木棍压制,会有木屑进到沙琪玛里,不够安全。我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改良。”李慧玲介绍,最后一步用流水线的方式压制沙琪玛,并不会影响沙琪玛的口感,反而更能保证食品安全。
  通过机器的切制,沙琪玛就成型了。待放凉后,拿起一块,金黄色的沙琪玛散发着香葱和糖浆的香气。咬下一口,口感十分酥脆、耐嚼,咬在嘴里“嘎吱嘎吱”的,与记者吃过的其他的沙琪玛不同。而这就是李慧玲家里传承了四代的沙琪玛的得意之处。
  如今,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李慧玲家的特色沙琪玛不仅畅销广西,甚至卖到了福建、广东、湖北等地,沙琪玛日产量可达300斤左右,每月通过电商平台发货量约在2500单左右,仍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