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收藏珍重待春风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23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大寒,大者乃凛冽之极也。寒气及逆极,故谓之大寒。
大寒一过,春季在望。
写春联、过大年。随着年味渐浓,中老年读者朋友更要注意保养,过个好年。
本期《养生》,邀请到了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蔡雪玲,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国家茶艺评茶裁判员莫婷娜,给大家讲讲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的养生要点。同时,两位专家还会给大家推荐适合这个时节的养生膳食方。
“收”与“藏”,大寒养生两要点记心上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约中我们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虽然万物蛰藏,但却潜伏着生机。
和自然一样,人体的生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才利于来春时节勃发向上。因此,此时的养生要点为“收”与“藏”,依季候而作息。
《内经》中曾这样谈冬季养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就是说,冬季养生,要就温远寒,同时注意闭藏,为了来年春天更有生气。
专家指出,大寒时节,天气干燥、寒冷,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易加重或发作。中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更要注意保暖、防寒、补水。
同时,“藏”养身心,做到“藏神于内”“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在日常起居中涵养身心
专家从衣食住行、日常起居来给大家一些具体的调养指导。
吃:减咸增苦,食“黑”进补
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冬天对肾的考验非常大,尤其是大寒节气,气温很低,人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精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女性以及阳气虚弱的人,在大寒时节要格外注意补血养阳。
如何养心补肾?肾主咸,心主苦。在大寒之后,可以多食用苦味食物,以助心阳。同时,多吃黑色的食物。根据中医五行,“黑色入肾”,因而此时应该多食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同时,配以山药、栗子、枸杞等补肾作用食品。
羊肉性温和,可以达到益气补虚、防寒增能量的作用。
由于大寒与春交接,在食补的力度上,也可以逐渐减少,同时,多摄入一些有升发性质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白萝卜、香菜、生姜等。
住: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
也就是说,大寒之后,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早睡,可以养阳气,让精气神内聚以润脏腑。老年人不宜起得太早,寒冷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寒从脚起”,说明脚的保暖对整个人的机体而言尤为重要。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同时,在日常起居中,还要特别注意局部保暖,如腰、膝、颈等部位。
运动:提前热身,选对时间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在冬季,锻炼对养生有着特殊意义。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在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特别是太阳没出来之前的空气质量和室外气温都不适宜运动。冬天的早晨气温过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
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马上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建议读者们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关节、搓脸、揉耳等。同时,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惊扰阳气。可以选择的运动有慢跑、太极拳、登山等。
《遵生八笺》还记载了一个养生操,在此摘录供读者们练习。
具体做法:每天晚上,单腿跪坐于地板或床上,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上体后仰,以两臂分别在身后左右侧撑地,指尖朝向斜后方,身体重心后移,再前移。两腿互相交换进行,左右各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
可从大寒时节开始,练至立春为止。
养神:内守安宁,恬淡长乐
冬季阳光较少,万物肃穆,容易诱发心理上的压抑。因此,中老年朋友尤其要学会自我调节,内守安宁,恬淡长乐,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有太阳的时候,抓紧机会晒晒太阳。研究表明,晒20分钟太阳,并且扩扩胸,能有效改善抑郁、低落情绪,并且有助于维生素D3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