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写作的意义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谢锐勤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作神圣而严肃,每一篇文章既会打上作者的个人标签,又有脱离作者而独立存在的社会价值,须认真对待。自写作以来,随着文章数量的增多与质量的进步,写作的意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刚开始是为了发表,无论大报小刊,只要能发表,都令人兴奋。也许是实现小时候读书的愿望,也许是满足炫耀或被赞扬的虚荣心,也许是稿费能时不时打打牙祭。尽管带有一定的功利心,却能快速增加阅读量,进而有效提升写作水平,最明显的是2008—2010年的时评专栏。当时时评的稿费高,见报周期短,创作欲望十足,但由于时效性强,知识面宽,观点犀利,往往需要大量阅读和消化,因此每天都处于亢奋的读书与创作中,写作成为增强谋生能力的技术,成为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
  朱自清说:“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发表对于写作来说是从0到1的突破,将欲望转化为动力,写作进入正轨。
  后来,随着阅读量的积累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有无稿费不重要,也不再需要发表数量来装点门面,但写作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且乐在其中。写作方向从时评转向游记,将行走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整理、升华、归类,宛若生活的仪式感。晚上或周末最开心的娱乐,莫过于在一杯香气四溢的普洱中,打开美丽的风景照片,回忆旅途中的精彩片段,让文字在文档中成行成段成篇。2014—2017年,整理完14年来旅行约40万字游记后,总算完成一件遗愿清单上的大事,幸福感满满。
  4年时间里,大部分闲暇用在游记上,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原以为这就是写作意义的终结,没想到2018年起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写作的方向也有所改变。
  由于种种原因,2018年起人生陷入低谷,周遭环境变得恶劣,无力感充斥身心,一下子人变得疲惫不堪。要么沉沦,要么爆发,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寻求多种渠道自救,除读书、游历、音乐、摄影、运动等之外,最终在写作中得到慰藉与解脱。2019年起,以每周至少一篇的速度创作,且转向散文为主,既反思人生困境,又疏解心中郁结,写作成为一种心理建设,一种灵魂吟唱。
  在心灵的书写中逐渐获得力量,变得平和,而创作数量和质量也显著“水涨船高”,更加热爱,更加沉浸。是的,也许无法预估此生的文学水准,却可估计写作会陪伴一生。
  从生存手段到生活兴趣到生命方式,写作在不同阶段的心态划分是一种理论状态,实际上仍是杂糅与共存,只是不同时期主导思想不同。见自己是写作的初阶,若想成为大作家,还要经历见众生、见时代的进阶,将写作的使命上升到为国为民的高度,将个人悦己融入家国情怀中,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
  “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生活/热爱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探索个人与社会的最佳平衡点,追求实现自我的理想方式。文字既可打造自身桃花源,又可影响身边人;既可营造独立王国,又可放大溢出效应;最终将写作的意义变成意义的写作,变成一件既暖己又暖人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