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破防泪目

致敬第一书记事迹的电影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海报
  王珉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让人破防泪目,第一章西藏篇,原本村民们都不信任第一书记旺青罗布成立合作社养羊脱贫的意图,他使出浑身解数才克服了那些困难。第二章四川篇,第一书记胡小明和罗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让孩子们辍学,点一盏灯照亮孩子们的前行之路,一个都不能少。从藏区到四川,从东北到贵州,从男书记到女书记,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因为这些基层干部对贫困的刻骨铭心,才会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时代要义。
  由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荣誉出品的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让人破防泪目!每一组人物故事的黑白和彩色的先后影像,不仅区分出今昔的对比,也增加了镜头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让人看着看着,泪流满面。这是我国推出的首部新闻纪录电影,相比故事片、文艺片、艺术片、纪录片而言,更具真情实感,它将新闻采访素材进行重新解构,开创我国新闻报道和电影大银幕融合跨界合作的先河。全片依托新华社从2019年开始的3年“第一书记”系列报道新闻素材为载体,摄制组走遍全国贫困乡镇,通过电影化剪辑,用分段集锦式叙事手法跟拍那些“第一书记”工作劳累的身影,真实记录他们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电影第一章西藏篇,讲述的是西藏定日县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带领当地村民养羊脱贫的故事。从他的叙述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和重担:“宗措村基本上没有什么产业,除了自家那口粮。在大城市一顿饭几百,他们要好几年才能赚到。”旺青罗布告别繁华的都市,来到平均海拔高达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宗措村任第一书记。他面对重重困难,硬是凭着强烈的党员使命意识、过硬的素质本领和火热的工作热情,破解严酷险峻的自然条件和村民的贫困问题。原本256户村民并不信任旺青罗布成立合作社脱贫的意图,他使出浑身解数找到当地很有威望的索朗村支书,才克服了那些困难。这里的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他放眼宗措村没有可以养活村民的产业,唯有养殖羊群成立合作社才是出路。于是,他带领村民兴办养殖合作社,夜里用牧羊犬驱赶狼群,带领女人们做搅拌,男人们做体力劳动,最终将羊圈建成,仅用2年时间就把偏远村庄的脱贫攻坚号角吹响。旺青罗布通过朋友圈做成了合作社成立以来的最大的一笔生意,第一次分红时,村民们拿到那些红通通的百元大钞都很开心,黝黑的脸庞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该片对旺青罗布这位第一书记的刻画,故事和人设因真实性让人深深共鸣,他用实际行动,给宗措村和村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使得人们像村名所寓意的那样幸福,向着高原的太阳生活。
  第二章四川篇,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博作村的第一书记胡小明和罗洪,两人选择到这个最艰苦的地方驻村,尽自己最大努力发展当地教育。电影中除了胡小明的自述:“闭上眼睛全是孩子们,这里太苦了。”还有一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胡小明教孩子们布电线安装电灯;胡小明和“逃学威龙F4”斗智斗勇不让他们辍学;胡小明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如果没上学以后孩子发工资都不会签字;胡小明关照一户家中的四个孤儿……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观众可以体会到人生改变的希望。乡村的美丽不仅在于生态美丽,也在于“点一盏灯照亮前行之路”的文化魅力。胡小明和罗洪给村里的幼儿园孩子拿好多筐鸡蛋补充营养。为孩子们煮蛋时,胡小明如是说:“学习成绩好是最好的。”孩子们剥开蛋壳,天真无邪地笑了。其中一个孩子笑着说:“只要我好好学习,以后就可以天天吃鸡蛋。”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不仅在于照亮下一代前进之路,更能找到问题所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路上,两位第一书记用文化照亮孩子,小手牵大手,对父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来,孩子们成人成才将文化带回乡村,将释放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的重大价值。
  这部新闻纪录电影的力量,围绕诸如贵州扶贫安置点的易地扶贫攻坚事件,展现乡村的先进与落后、贫穷与富裕、传统与现代等多种矛盾,既构筑起乡村振兴波澜起伏的壮美画卷,也勾勒出发展理念不断更新的艰难过程。表面看,该片刻画的是有如贵州坡头村第一书记刘恭利,带领村民从“爬完这座山到另外一座山”的艰苦生活,到出门有电梯的安置房高楼大厦,她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生活,电影抒写伟大的人在伟大的时代展现伟大的工作。
  大时代大使命,小人物,小故事。刘恭利在自述中提到,从最开始“老爷子用拐杖打我们,说我们骗他们……”到后来“走走走,去我的新房子看一下……”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刘恭利走的是群众路线,选择的是人民立场。这些第一书记忠于理想、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勇挑重担,离不开政府也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支持,这是领路人引领作用和组织振兴保障作用的集中体现。乡村振兴,需要千千万万个甘于奉献的基层党组织、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刘恭利一样优秀的乡村第一书记。
  8年,近1亿人脱贫,离不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等干部的血汗支撑。看完电影,很多观众大受震撼,那些生动真实的乡村画卷跃然荧幕烙在脑海。从藏区到四川,从东北到贵州,从男书记到女书记,旺青罗布、胡小明、罗洪、王路、刘恭利……那么多年轻的共产党员,为了能让中国偏远地区的村民过得好有书读,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乡村振兴,正是因为他们对贫困的刻骨铭心,才会深刻理解对变化的渴望、理解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