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危重医学专家王菲:

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来源:桂林日报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一科(含重症病区)主任王菲
  抢救溺水肺出血患儿
  王菲主任查房
  记者胡晓诗 通讯员李玉梅
  日前,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一科上演了暖心的一幕,患儿的两位家属将一面印有“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的锦旗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中,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家住兴安县的7岁女孩小桐,因不明原因反复发烧、腹痛、呕吐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进一步救治。入院时小桐全身泛黄,已经出现进行性肝肾功能衰竭,随后转入该院儿一科重症监护(PICU)病房,后经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儿一科主任王菲立即牵头紧急成立由儿内科、肾内科、小儿外科、呼吸危重医学科组成的多学科联合救治小组(MDT)。在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和全力救治下,经过4天连续的床旁血液净化和两周联合药物化疗,孩子的病情渐趋稳定,最后小桐的血色素、血小板以及肝功能等指标都已逐步恢复正常,目前已平稳出院并定期接受后续治疗。
  王菲副主任医师是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一科(PICU)主任。2004年从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至今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20年。2016年曾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儿童危重医学(PCCM)专业,担任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儿科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儿童重症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童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初级生命支持导师。在国内多个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参与并主持广西科研课题2项。擅长儿童院前急救以及各种儿科各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
  一份双向奔赴的事业
  “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王菲用这九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职业经历。
  王菲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将近20年,可谓是儿科“老医生”。“自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是一个非常小心的医生,一个病人我不放心,我可以一直守着他,这个是多年的习惯。”他说道。多年前他在做实习医生的时候,某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看着他带着两个小朋友出去做检查,开玩笑地说:“看来你将来要搞儿科啊。”他当时非常抵触地回道:“我怎么会干儿科!”最终不知道是自己选择了儿科学,还是儿科学选择了自己,没想到就这样一直干了下去。
  医生圈里有这样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啰啰嗦嗦小儿科。”儿科医生收入低、压力大、医闹概率高,已成了全行业公认的事实,但儿科医生往往必须又是最有耐心、最能吃苦的一群人。他说:“这一点我觉得儿科医生都认了,而且是心甘情愿地认了!”
  从事儿童临床专业的医务人员,日常面对的是绝大多数不能自我表达的患儿和异常焦虑的家属,也并不是如同影视剧里面那样的光鲜,儿科医生不是一份容易的职业。在他看来,唯有全力提供耐心细致的医疗服务才能无愧于他们的期盼。医学前辈曾说过,行医乃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时刻不能忘记众多儿科前辈对自己的深切叮嘱和殷殷寄托。
  把窄路走成宽途
  2015年,王菲在选择自己的亚专科规划时,决定在当时比较少有人干的儿童危重医学(PCCM)专业上钻研,随后到广州完成了个人的最初专科深造。彼时,他并不太了解一个儿科危重医学专科医生是什么样子,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需要有什么样的心态和观念。他一直努力去学习各种知识,到快离开广州的时候,他问自己的导师:“儿童危重医学的医生应该具备什么?”导师告诉他:“选择只是一扇门,路还是要自己走下去,路上有什么只有自己走才会看到。”
  带着这种对自己的不确定性,他回到了工作岗位。当时正值医院的儿科病房搬迁,他想到,为什么不建设一个我们自己地区的儿童监护室,去建设一个完整的儿童危重管理体系呢?在几位老师、同道和医院的支持下,桂北第一个儿童监护室(PICU)就这样建设起来了,他也就这样成为一名儿童危重科医生。
  王菲主任说,当下,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实际远不如成人医疗,但儿童病症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完全不亚于成人,儿科医生却要肩负更多东西。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儿科不论是临床还是科研水平都是落后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许多问题值得花一生去钻研。如果没有成熟、分工明确的小儿内科及小儿外科学体系支撑,难有大作为,最终也会让儿科沦为只能看发烧、咳嗽、拉肚子的真正的“小儿科”。儿科专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要细分出儿科亚专科类别,也必然会要求年轻一代的儿科同道有清醒的职业规划和高远的理想。
  近年来,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已陆续启动了儿科专科医生培养计划,广大基层的儿科医生终于要告别仅有特长、没有专业的“全科”职业生涯。他感叹说:“还好!来得及,我还不算‘老’。”202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家最后一个。“我爸说‘你算是晚了的’。”他笑着说道。
  微光再暗也是希望
  “快!120已经接诊两名溺水患者,正在来医院的路上。准备抢救!”7月17日凌晨,伴随着儿一重症病区护士的一声呼叫,两名在30分钟前溺水由现场人员心肺复苏术后的患儿,被呼啸的120急救车送至儿一重症病区。
  经心肺复苏后的患儿到达监护室时已经神志不清,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仅70%,血压50/30mmhg,口角鼻腔喷涌出大量鲜血,甲床、口唇重度发绀,全身皮肤冰凉。两名患儿均为贵州的小游客,且落水后与家属均未取得联系。接到急诊电话后,王菲立即赶到科室做出布置:开启绿色通道,奋力抢救!在他及护士长的带领下,全体儿科医护团队协同多方力量,迅速成立特殊抢救治疗小组。医院领导在获悉患儿病情之后,也第一时间积极组织,成立以儿科危重小组为主体的多学科治疗团队,并协调了神经、呼吸及危重医学、血液净化、麻醉手术室等多方面的专家对患儿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并会同全市相关专家共同制定进一步的救治方案。经过15个昼夜的积极救治,那两名溺水的孩子转危为安,最终好转后转入贵州当地继续康复治疗。
  “如果说儿科有所谓‘门’的话,儿童危重医学(PCCM)专业确实是一扇‘窄门’。”在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时刻后,王菲感叹道。有时候别人问他,为什么选这个儿科专业?“大概是有意思吧,谁让你又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呢?”他一般这样回答。“没有哪一条路是算真正意义上的宽且好走,只不过是你觉得别人的路容易走罢了。如果职业生涯可以理解成为一番修行的话,我宁愿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这世上大概没有捷径,即使有,也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假象,况且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王菲经常说:监护室这扇门内外隔开着生死。面对疾病要说医生不恐惧、不慌张,那是不可能的,在生命个体这一点上医患之间其实并没有根本不同。只不过职业角色要求医者笃定意志和不轻言放弃,而医者必须把这种专业知识转化成病人家属能够听懂和理解的内容并传达给他们,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让他们和医生一起面对患儿疾病中的各种风险和结果,这其实并不容易。医患之间唯有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相互信任,才能战胜疾病。
  儿童危重科医生常常面对的是儿童疾病发展的最不稳定的阶段甚至是最坏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守候在病人床前是基本素质和要求,没有什么比守护的患儿病情得以好转稳定,更能让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获得欣慰和满足感。王菲介绍,任何的医疗技术都是带有局限性和遗憾的,先进医疗方式只是致力于最大可能地去改善疾病的结局,依然无法完全阻止疾病的发生和最终的结果。“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若除去医学的人文关怀,也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我们注定要接受医学的不完美。哪怕走了远路,若是能见那一抹微光,再辛苦都是值得的。”王菲说着这番话的时候,目光坚定而执着。
 (图片由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宣传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