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又到“双十一”,理性放第一!

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双十一”消费提醒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张苑 通讯员唐瑛
  “双十一抢先购”“报价双十一”“好价不用等”……眼下,打开各大购物网站,各种宣传字眼纷纷跳出来,“双十一”还没到来,但氛围已经相当浓烈。从10月20日起,各个网店、直播间就开启了预售模式;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出台相关“满减”规则。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十一”又有一些新变化,例如分两轮预售、当天凑“满减”,等等。
  虽然大多数时候买东西确实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但明白自己的心理需求、把握购买行为,才是健康的购物习惯。那么,面对五花八门的消费“诱惑”,消费者应如何擦亮眼睛?为此,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近日整理出来一份“双十一”消费攻略和提醒,助力消费者在“买买买”的同时,理性消费,快乐加倍。
  提醒一:留心“预售不满减”“定金不退”规则
  每年的“双十一”活动期间,商家打折促销手段五花八门,满减、分享领券、会员券、预售价、秒杀价等都是常见的促销手段。但这些促销方式并不都是“全场通用”,有的优惠活动就消费期限、消费金额等方面设置了门槛,消费者达不到条件就无法享受到优惠。
  因此,消费者选择预售产品时,应首先仔细阅读相关规定说明。例如,依据今年一些商家推出的“预售不满减”规则,某些预售产品尾款不参与满减活动,建议多与商家沟通,避免因不了解促销规则而发生消费纠纷。
  另外,消费者可事先在买家评论晒出的照片中了解产品平时的价格和赠品,以便与预售产品作对比。按照商家的规定,预售产品是“定金+尾款”的付款方式,已支付的定金不可申请退款。如果消费者不想购买已付定金的预售产品,可以在支付尾款后申请全额退款。
  提醒二:警惕“先涨后降”“买了又降”假优惠
  价格优惠一直是“双十一”活动的最大看点,但有的商家不想降价但又想蹭“双十一”活动的热度,吸引客流量,惯用的“套路”就是先涨价再优惠;还有的商家在第一波优惠活动时宣传是全年最低价,并提供保价服务,然而到了“双十一”当天又再次降价。由于保价的期限较短,消费者申请退差价时可能已经过了保价期。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应提前关注商品价格,仔细辨别是否真的降价或者有优惠再购买,防止上了假优惠的当。
  提醒三:切忌直播间冲动购物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通过观看直播购买产品,通过直播可以看到产品的样式、上身(使用)效果,但其中的弊端也同时存在,例如会存在商品性能被主播过分夸大、售后服务不完善、主播诱导私下交易以及直播间未开通回放导致取证难等问题。
  为此,市场监管人员提醒,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且具有专业团队的主播直播间,下单前要通过网页详细了解清楚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性能、材质、赠品等;还要学会在直播间营造的爆卖氛围中时刻保持理智,提高对商品的判断能力,按需购买。
  提醒四:防范收货退货网络骗局
  消费者付款时最好通过第三方平台付款或者货到付款,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微信、支付宝转账或者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扫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
  收货时尽量当场验收,需要退换货的产品要及时在商家承诺的时限内寄回。还需要注意的是,家电还需要保留好原包装箱,否则退货时商家可能会扣除部分费用甚至拒收。
  由于“双十一”交易量大,退货换货量也随之加大。为此,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退换货的契机设计网络骗局。因此,市场监管人员提醒,如收到以“理赔”“中奖名单”“解决售后”的短信或电话,要注意防范,及时通过平台与商家核实情况,防止落入陷阱。
  提醒五:熟记维权要点,别让“买买买”成负担
  据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介绍,每年的“双十一”过后,消费纠纷都明显增多,主要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退换货纠纷、价格明降暗涨、赠品数量不够等方面,甚至有部分商家会在活动过后通过下架商品等方式删除交易记录。
  因此,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再次提醒消费者:网购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量力而行,在“买买买”后还要注意备份和保存平台交易记录、双方协商的聊天记录、物流记录、直播回放录像等证据。发生纠纷时,可先通过平台客服进行维权,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微信12315小程序和12315热线,向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或经营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