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不能忘却的纪念
——追忆广西早期革命活动家、革命先烈文庄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31日 来源:桂林日报
现存于广西烈士陵园内的文庄烈士遗像。
文庄烈士的家乡,坐落在红军长征路上的东山瑶族乡斜水村。
本报记者文新军 通讯员文雁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继承烈士遗志,鼓舞革命斗志,今年“八一”前夕,经全州县人民政府批准,中共早期党员、广西早期革命活动家文庄烈士之墓迁移重建工作在他的家乡——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斜水村正式开工建设。 文庄烈士墓的迁移重建,再次勾起了我们对这位1925年就进入中山大学学习、牺牲时年仅29岁的广西早期革命活动家的深切怀念。让我们走进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领略他对党忠诚、英勇无畏的风采,同时也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从进步学生成长为中共党员 文庄(1898—1927),字临之,今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斜水村(时属灌阳县)人,中共党员,国立中山大学肄业。 如今,提起文庄烈士的名字,在他的家乡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斜水村是妇孺皆知,但说起他的一些具体革命故事,由于年代久远,大家却知之甚少。 虽然家乡人对文庄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但《中国共产党灌阳历史(1924—1949)》上的相关资料,却脉络清晰地记载了他是如何从一名进步学生成长为广西最早的革命活动家,直至牺牲的过程。 文庄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全靠其时任国民党灌阳县长的姐夫的接济才得以到桂林读书,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并很快波及桂林。 五四运动之后,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积极寻找新的革命道路。部分有志青年开始接触到新的思潮和观念,特别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思想觉悟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教育。 此时,正在桂林读书的文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进步青年代表。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桂林后,包括文庄在内的桂林学生热情敏感,马上响应,立即由学生爱国会发动全桂林所有大中小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并由各校学生分头组织宣讲队,展开广泛的街头宣传讲演。 在桂林求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时斜水村属于灌阳县管辖,而灌阳县的都庞岭山脉又是瑶族同胞的聚居地。其间,他回到灌阳县走村串寨,深入瑶胞当中开展革命工作,与革命青年蒋赤魂在县城街头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支持“五卅”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还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当众揭发文实甫、唐伯康等豪绅的罪恶。在支持“五卅”运动以后,文庄进入广州中山大学读书。 在大学读书期间,文庄是校内中共地下组织一名活跃分子,曾主编过《支部生活》。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文庄于同年6月29日被中山大学反动当局以“有证据的共青团分子”为由开除出校,后转入地下工作。 受党派遣从事军运工作而血洒湘南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党的“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针对国民党右派的迫害,决定在各地进行武装起义,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于是,文庄、蒋赤魂按照恽代英的指示,从事军运工作。9月,文庄、蒋赤魂与全州的唐崇悫、滕东垣,湖南省双牌县的张南雄等5人,受中共湘桂边区特委派遣,前往湖南省祁阳县参加武装起义和从事军运工作,并对盘踞在阳明山区的唐淼、唐峨两股土匪进行教育改造,动员其参加革命。 阳明山,位于湖南省祁阳县与宁远县之间,与都庞岭毗邻。该山绵亘数百里,山中有一盘地称四十八洞,仅有一关口出入,有小河相隔,河床高,过河只有一独木桥,易守难攻,山中有唐淼、唐峨两股绿林武装,劫富济贫。据《宁远县志》称,该部曾三陷宁远县城,大革命时中共湖南省祁阳县党组织、中共广西桂林市党组织均与该部有联系。 他们到达祁阳的第二天,与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刘东轩联系上,在浯溪寺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会议由刘东轩主持,大家听取了文庄所作的《当前政治和军事形势》报告,讨论了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策动唐淼、唐峨两股土匪举行起义的步骤,决定了起义的细节、日期和负责人。 由于全州县的司法官唐宋卿告密,说滕东垣是“危险分子”,10月15日黎明,祁阳县警察局查阅了所有旅客的登记簿,看到了全州滕东垣的名字。警察见5人均系学生打扮,并在文庄的行李中搜出一些信件,其中有一封写着“候货到齐,择吉开张”等内容,认为是政治性暗语,将文庄等5位同志拘捕。 敌人动用酷刑,严加审讯,企图要他们供出祁阳地下党组织。但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5位同志坚贞不屈、矢志不渝,肉体虽备受摧残,始终未将组织秘密泄露一字,祁阳地下党组织未受任何损失。反动当局在毫无所获的情况下,决定将他们杀害。10月22日、24日,文庄、蒋赤魂等5人先后慷慨就义。5位同志临刑时,视死如归,高唱国际歌,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从容就义。蒋赤魂还写了绝命诗,其中有一句为:“赤血对准敌人流。” 文庄牺牲后,因家人未接到通知,被抛尸荒野,这也成了文家后辈一个永远的痛! 烈士故居成为红军长征路过的歇息地 斜水村地处湘桂两省交界之地,这里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该村距离有“红军万里长征第一关”之称的“清水关”仅十余里。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红军长征经过斜水村时在村里进行了歇息,因为文庄的缘故,红军还把文庄的故居“文家大堂屋”选择为部队的指挥部。 红军住进“文家大堂屋”后,受到了整个家族的欢迎。丈夫为革命牺牲了,但文庄包办婚姻留在老家的妻子唐七妹看到红军指挥员,就像见到丈夫回来一样高兴!她马上安排妇女们给红军烧水做饭、缝补衣裳,安排青壮年下塘抓鱼慰问红军战士,并让小孩们到村口四周站岗放哨。一路征战奔波的红军在斜水村得到了良好的休整,为后续战斗养精蓄锐。红军在短暂的休息期间,积极向村里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的种子。 采访中,当地村民说,红军长征经过全州、灌阳瑶族地区时,很多瑶民主动为红军带路,提供情报和粮草食物,很多瑶族青年还参加了红军,这些都与文庄等革命先烈早前在瑶族同胞中播下革命的火种、打下的群众思想基础分不开。1933年春,桂北的全州、灌阳等县瑶族群众不堪国民党政府及当地地主的压迫剥削,发动的反压迫反剥削桂北瑶民起义,也深受文庄等革命先烈思想的影响。 继承先烈遗志埋下为国尽忠种子 文庄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壮举已在这个革命家庭的后辈心中埋下了为国尽忠的种子。 几十年来,踏着先辈的足迹,文家一辈又一辈后人纷纷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已故老支书文在昌是文庄烈士的后辈,当了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先后把自己的亲弟弟及3个儿子都送到部队。特别是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毅然把自己的二儿子送往最前线,他说:“没有国家,哪有小家!” 当村干部30多年,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方圆几十里有口皆碑。上世纪70年代,国家在农村大量招工,他把机会全都让给了别人,却没有一个留给自己的儿女。 从小受长辈耳濡目染的影响,烈士后辈文兆光于1971年1月参军入伍,在军队中先后担任营部、团部通信员。文兆光回忆当年说道:“那时候不像现在网络发达,送信都要走路,常常一个人连续走好几个小时。不过我年轻不怕苦,就算人死了文件都不能丢!”一次在骑马追捕逃犯的过程中,文兆光从马上摔下受伤。在部队经过近一年的治疗后,于1975年4月带病退役返乡。 作为一名复员军人,文兆光对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回到家乡后,他经常向年轻一辈讲述部队的故事。几十年来,文家后辈先后有十多人参军入伍,报效国家,有3人考上军校提干,4人转为士官,个个立功受奖。文兆光还先后被桂林市、全州县评为“最美拥军人物”! 除了参军报国,文家后辈还继承烈士遗志,在各行各业勤奋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他们中既有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也有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公务员;既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有热心公益事业的老板,同时还有大量植根家乡,遵纪守法、默默奉献的普通农民。几十年来,受良好家风的影响,这个大家庭团结和睦,互敬互爱,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