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致广大而尽精微

——《桂林石刻探微》读后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07日    来源:桂林日报

  马一博
  从细微处入手,每一个篇章都展现了桂林石刻背后的人事风雅,把我们带进了桂林历史的现场。捧着硬挺厚重的《桂林石刻探微》,仿佛是捧起一块沉甸甸的石刻:整本书就像一块可以翻开阅读的石刻。《中庸》有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桂林石刻探微》由“精微”及“广大”,是引领我们走向桂林石刻广处与深处的好向导。
一、文献与田野结合
  桂林石刻是我国石刻文化遗产中闪亮的明珠,历来研究桂林石刻者积累了不少文献,这些文献已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参考。作者秦冬发先生熟悉桂林石刻研究的相关文献,先后出版过《桂林石刻:史实与人事考略》(上、下)、《张鸣凤的喟叹:<桂胜>译注与解读》,因而每提到一块石刻,他都能迅速梳理出相关文献,但是由于石刻特殊的情境性,倘若仅靠查阅文献就写作,难免隔靴搔痒。作者深知,文献解读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路径对研究桂林石刻有重要价值,所以书中大量出现作者在田野调查中对石刻作“反复斟酌、多方对比、仔细咂摸”的场景,如在提及杨铨龙隐岩题诗石刻时,作者通过现场“咂摸”发现该石刻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这件石刻镵毁了宋代罗点画像及像赞并序石刻。又如民国三年在龙隐岩镌刻《龙隐岩观音祀》石刻时,镵毁了宋代曾宏正的父亲曾三聘的神道碑。如果不是扎实的田野调查,仅凭拓片或者石刻照片是极难发现这样的细节的,而类似的发现为我们全面解读桂林石刻乃至中国石刻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与案例。据笔者所知,作者凡得到桂林石刻新线索,都要亲往踏勘。一次,笔者在摘野菜时无意发现了两块明代石刻,作者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前往访碑,作者对石刻田野调查的专注与痴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说,本书既是作者“读出来”的,更是“跑出来”的!“跑出来”的书必定多了一分情怀、多了一点温度、也多了一些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作者在石刻研究中将文献解读与田野调查完美结合的实践结晶。
二、细微与全貌兼顾
  本书从体例上分为印象、寻踪、考辨、札记等四个部分,既从面上向读者勾勒出唐、宋、元、明、清桂林石刻的总体印象,又从细节方面为读者揭示桂林石刻背后的风云际会、历史掌故、文史考订,以及古人在桂林山水间游赏的仁智情怀。如印象部分既概览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桂林石刻的特点,又做到了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论,而是每一点都有细节的支撑。如在《明代石刻印象》一文中,作者用了“从沉睡五百多年的一件石刻说起”“酒气氤氲的明代石刻”“明代桂林石刻与茶绝缘”等小标题,从细微处入手,烘托出全局印象。在寻踪、考辨、札记等部分,作者从一个个细节中打捞桂林石刻的真容,从一字一词中还原桂林石刻的历史。读完全书,你会发现,作者犹如一位“桂林石刻的大侦探”,在桂林山水间攀岩越壑,在每一块石刻前屏气凝神,抽丝剥茧,为读者带来一个个新发现,其中不少还颠覆了世人对桂林石刻的常识认知。如《灵渠“虬如”石刻考》指出了道光版本《兴安县志》之误,作者应为宋朔。《再谈桂林八景》强调了“阳江秋月”并非是指飞鸾桥至胜利桥一带的景观。《桂林逍遥楼碑猜想与考证》则通过大量的细节挖掘,包括文献的记载、各种版本的比较、落款中“年”字、“历”字的写法,推断桂林逍遥楼碑立于宋代!且从中又牵出了颜真卿书法传播史、接受史等问题,从细微处折射时代的光影。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在石刻研究中将具体个案与系统关照相互兼顾的精心力作!
三、学术与普及相融
  本书印象部分对自唐迄清的桂林石刻特点作了整体扫描,寻踪部分,重在循石刻线索,揭历史风云。考辨部分,重在匡谬通古,从细节处发掘历史真相,在过程中展示学术情怀。札记部分,篇幅虽小,亦弥足珍贵,大多谈前人所未谈,发前人所未见。应该说,无论是印象、寻踪,还是考辨、札记,无不充满作者的学术思维、学术眼光与学术思考。本书列入了桂林市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为了使桂林石刻走进更多公众的视野,为了给公众打开“品读桂林石刻的一扇窗”,作者在挖掘桂林石刻的“卖点”上、在行文表达上花了十足的心思,特别关注挖掘石刻背后的史实与人事,特别关注行文的可读性。《谁的眼泪在飞?——桂林石刻上的涕泪泫然》《于越亭,一个古籍文献的误会》《难道是指大雁的屁股?》《戏题夜夜黄梦》《校订出“两个儿子”》这些篇章,看题目就引来了阅读的兴趣。又如《<张濬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辨识始末》《方信孺乳洞题诗石刻考辨记》《元代<真空慧悟慈济禅师宝所碑>破译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人入胜。在有关石刻主题的书籍中,普及性的书籍往往都是对碑刻作常识性的介绍,学术性不足,新观点较少;学术论文有新观点,但语言的可读性不足,普通人不太感兴趣。而本书每一篇都有新观点,每一篇都有文学性、可读性,兼顾了学术性与普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在石刻研究中兼顾学术与普及的难得范例。
  此外,本书版式设计考究,裸脊精装,寓意深刻。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这都是一本十分用心之作。本书还收入了130余张桂林石刻高清原石照片与拓片图片,堪称桂林石刻书法的精品集,读图读文两相宜。作者研究石刻总有惊喜,前段时间,作者又惊喜地发现,镌刻于虞山的唐代《舜庙碑》和宋代《有宋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都是明代重刻的!阅读本书也是这样,惊喜常常不期而至:或是了解桂林石刻文化的新特色,或是获得桂林石刻研究的新观点,或是得到桂林石刻保存的新材料,或是发现研究桂林石刻的新门路,等等。《桂林石刻探微》在“精微”中见“广大”,这是一本让人惊喜连连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