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版:文化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文章还应逍遥自在

——读张大春散文集《文章自在》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03日    来源:桂林日报

  《文章自在》书封
  □樊琪源
  近日读了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先生谈写作体会的散文随笔集《文章自在》,只觉如沐清风,让人回味无穷。大春先生是一个很有才气和童心的学者,他的叙述既独特又富有感染力,文字中带着一种大大咧咧的神气。我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活力。
  《文章自在》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概论。第二部分讲写作技巧,前有写作之法,后有例文解析。另外,有跋文、附录各一。有感于各级考试之作文给众多学子带来的种种压力。作者大呼是可忍孰不可忍后出版本书,告诉苦于命题作文的青少年,要“写文章,不搞作文”。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大春先生通过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告诉我们文章自在是在写心气,而不是作文,自在地写文章,文章才能自在。
  张大春的国文老师苏尚耀先生是一名童书作家,他告诉少年张大春:“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小张同学是有些不解的,后来再次发问,苏老师告诉他:“作文是人家给你出题目;真正写文章,是自己找题目;还不要找人家写的题目。”那一刻,张大春同学感觉小学、中学一起毕了业。不要让他人的意志磨平了你的棱角,作好文章还需自在逍遥。
  此书题名也是《文章自在》,那么到底何为自在呢?
  自在,又作无碍、纵任。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均无障碍。此为诸佛及上位菩萨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称自在人。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在是一种逍遥的、自由的状态。记得大学时老师讲《逍遥游》,他说“逍”就是“忘掉、无我”,“遥”就是“逝去、远走”。物我两忘,与自然化而为一,自在地游于天地之间。他还说,鲲鹏有鲲鹏的逍遥自由,蜩鸠有蜩鸠的逍遥自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写文章是一个体会天地人事、反刍生命的过程。吾生须臾,何不逍遥自在?
  大春先生说:“写得快乐,才能写得好。”作为一个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学子,我能深刻体会到学校里随时压迫而来的考试恐惧,也用尽心力去牢记老师所教的考场作文的写作模式,为了获取高分努力的摹写着。以至于现在仔细回想,发现所写过的都不是自己想写的。并且在遇到不曾接触过的命题之时,竟有些惶惶不敢下笔。我隐约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还有许多。
  大春先生在此书中给我等有些害怕作文的人的建议是:“不怕不怕,没有人能检查你的思想,因为你本来就可以胡说八道。”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些勇气去大胆地落笔,找寻被遗失了的快乐。
  大春先生还说:“我不是要告诉你文学多么美好,我只是要说:考作文杀害了孩子们作文的能力,让一代又一代的下一代只能轻鄙少儿时代多么言不由衷或人云亦云,一切只归因于年长的我们不会教作文。”我一直有志于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希望自己能成为大春先生所说的那样的老师,能和学生们一起带着饱满的感情朗读课文,在上下文相互呼应之际,递出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让学子体会:什么是语言的美好。
  我和大春先生一样,真诚地盼望所有青苗初发的孩子能够保留对文学世界单纯而执着的兴趣,辗转蹉跎之后仍然记得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最初的感动。在想要落笔的时候,能有一颗自在的心。
  不过,文章自在,也不是一昧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遵循任何章法。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中,大春先生告诉了我们许多写文章的方法。作者言到,唯有以写文章的抱负和期许来锻炼作文,慢慢摸索,方可体会文章的乐趣,也才能培养一种随身携带的能力,而非用后即弃的资格。毕竟,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写东西》,在此篇中,作者回忆起自己小学时发表的第一篇作文《我最爱吃的水果》,为了好写,作者写了自己本不爱吃的水果,通篇浮泛的比喻,凑够几百字,居然刊出了,如今在看,真觉得不是自己写的。是因为里头并没有自己的思想。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面临的的问题。我们丧失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精神: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思想?
  作者在《用字不妄》篇中说道:“行路不难,只是辛苦;问路实难,它决定了旅程长远,它决定了旅程长远的价值。”
  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培养出自己写文章的能力,方能自在地以我手写我心。大春先生在一次《文章自在》的读书交流会上说:“万事万物在天下,都散在经子史中,经书、子书、史书,所以古典图书不计其数,可止万卷、十万卷。但是天下事都散在经子史中,你爱拿什么拿什么,可是必要有一个东西去拿它。用钱可以买东西,用什么可以买经子史里头所谓的学问呢?那就是“意”,意思的意。也就是说当你对一件事情没有主张、没有看法、没有感受,你是无从在过去累积无数朝代、无数时间、无数岁月的那些所谓的经子史各种文章材料里面找到你要用的东西,因为你自己没有看。”
  《庄子·外物》中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迷方者执文泥象,知音者得意忘言。“意”是自己的感受,是从天地人事、自我生命中得来的体会,不应受旁者的约束。大春先生告诉我们文章是自主思想的训练,而不是他人思想的附庸。要有积累、有思考,知道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所应关心的事。
  在《强词夺理》篇中,大春先生说:“我们不是在无知中迷失我们的道路,而是在自信中迷失的。”世人不懂顺着东风自在而起,只是在遇着能够获得主流认可时用力蛮干,希求着所谓文章事业的成功。他们终将随俗而化,忘记了文学所带来的最初的感动。
  读完此书,我突然想起了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散文《批评与梦》里的一番肺腑之言。他说:“我在这篇小小的论文中只想说我自己想说的话。我读书本不多,读了的书也大概忘了。我不想去把欧洲诸大批评家的名论卓说抬来使我这篇论文增加几分富贵气象,使读者看了五体投地,以为我是博览群书的通人。我不愿当个那么样的通人,我只想当个饥则啼寒则号的赤子。因为赤子的简单的一啼一号都是他自己的心声,不是像留声机一样。”
  我也想成为一个赤子,在心中保留一方逍遥自在的天地,写写东西,训练一下自己的这支笔,哪怕写出的文章不行于世、不为人所认可,在未来的人生中孤单的日子,有一支美妙的笔陪伴自己,便值得了。
  等风来,不如追风而去。愿你我都逍遥自在如鲲鹏,洒脱驰情于天地之中。
  (《文章自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