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版:文化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带着一本书去旅行

——读《寂静的春天——中国美宿系列访谈·第一辑》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03日    来源:桂林日报

  《寂静的春天——中国美宿系列访谈·第一辑》书封
  □沈伟东
  前几天我骑着摩托车带着一本新书去旅行。来到越城岭主峰猫儿山脚下,徒步登山。一路流泉飞瀑,云海松涛。进瑶寨,山民以石臼捣糯米抟糍粑,燃蔗皮熏制腊肉。入住民宿,客堂里火塘炭火微红,灶上蔗烟氤氲。我喝着米酒,倚靠炭炉翻开书。
  读《寂静的春天——中国美宿系列访谈·第一辑》,如同打开散落在中国各地的民宿的门扉。门里门外有不同的自然风物,别样的人文风景。风物风景,因为有了有趣味的人而有了温度和灵魂。
  这本书收录的是60家在文旅界知名的民宿掌门人的访谈。正如夏雨清在访谈中所说:“民宿的魅力来自主人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主人就是民宿的灵魂所在。主人的审美决定了民宿的选址、建筑、内饰,主人的生活经验与品位决定了民宿的入住体验,民宿表达的就是主人本身,主人文化赋予了民宿灵魂。”读这本书,就像和这些民宿主人围炉夜话,听他们讲自己的人生:每一位主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传奇,每一家民宿都有自己的光阴故事。在阳朔装修民宿的南非建筑师伊恩·汉密尔顿与中国的结缘源自小时候读过的《秘密花园》;美国人柏昆聊到阳朔渔村的女孩春丽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故事,他与云南古镇慈荫庵的因缘;美国人林登把家里的房子、资产都卖掉来中国发展;夏雨清聊他的乡村建设与中国文人田园梦,他卖掉的10万瓶贺兰山葡萄酒;马睿蔓如数家珍,聊她“城外”,以传统美食常用香料结合中国文化命名的客房,后院雨后泥土和青草的味道,等等。书中谈到的每一家民宿,都有着民宿主人生命的映像。
  读这本书,随着民宿主人的讲述,我的视线从这些地名经过:阳朔、大理、莫干山、中卫、蓬莱、杭州、镇江、泰安、扬州、苏州、黄山、丽江、金华……在书中标明“坐标方向”民宿,如果连线,就是一幅可以作为导览之用的中国民宿地图。这样的民宿地图,亦有民宿主人自己的旅行审美意趣,民宿的“坐标方向”是民宿主人心仪的旅行度假目的地。记录在书里民宿主人的讲述读来趣味盎然。例如,夏雨清描述中卫大湾村:“这里有戈壁、沙漠、长城、黄河、绿洲、古村……黄河两岸的戈壁滩,出产中国羊肉榜排名第一的黄河滩羊和西瓜榜第一的硒砂瓜;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就在大湾村对面,隔河相望,火车从沙漠穿过,在夜里留下优美的光带;沙漠里有很多湖泊和绿洲;村子背靠秦汉和明朝两代的长城……”读到此处,我想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孤身一人曾经从这里走过。这里也是他的朋友,作家莲子的故乡,那里的黄河滩红枣林里有她童年的身影。夏雨清的“黄河·宿集”民宿因而令我心驰神往。
  我阅读这本书,打开民宿的门,走进去,看到别样的人生和别样的风景。读着书,我忍不住做一个可以列入“心愿清单”的旅行规划。假如有个长假,我想背着简单的行囊,骑着摩托车循着民宿的坐标去旅行,去住住书里的民宿,与这些民宿主人喝喝茶,听他们讲述书中还没能展开的话题,关于地理风景、关于历史文化、关于生态环境、关于饮食风物——聊聊更多关于相遇的因缘,从而感受不同的生活,写写旅行笔记。
  作为传统纸质图书,这本书在2020年出版,记录了民宿业面临席卷全球的疫情,遭遇严冬时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思考。图书借用雷切尔·卡森的名著的书名,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民宿业在沉寂中的深层次感悟,寄托着春天终将如期而来的愿望。这样的图书选题,在2020年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里,体现了作者和出版社的担当。
  这本书有着别致的装帧设计。这种设计感让图书有手工制作的感觉,温暖亲和。图书的书脊露背,锁线压胶装订,既有线装的雅致,又有现代图书制作工艺的时尚感。封面是古旧的瓦屋白墙,一树玉兰在静穆的时光里舒展,虚掩的门有时光流转的恍惚。扉页当是白族聚族而居的楼房,屋檐框出天宇和流云,如午后的时光。图书16开本,柔性光泽的用纸,书不算重,手感颇佳。四色印刷,编排疏朗悦目。
  夏雨清关于“民宿的魅力来自主人文化”说得很准确。要是能到陶渊明那榆柳桃李掩映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田居”住住,那估计是苏轼的梦想,也是众多陶迷的梦想,因为这“田居”不仅仅是田居。但我以为夏雨清只说了一半。民宿的魅力的另一半应该来自客人文化。“俊秀的天城山,茂密的树林,清冽的甘泉,浓郁的秋色,袅袅的炊”,这是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川端康成旅居汤岛四年,创作出《伊豆的舞女》,伊豆的温泉客栈便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读苏东坡《承天寺夜游》,我对湖北黄冈那座寺庙的客房便充满了向往:那宋时的寺庙、月光和月光下的竹柏光影,还有那两位月下起行的住客——我想,能不能通过这本书,向住客征集关于民宿的旅行笔记、小说、故事,甚至诗歌——我在阅读夏雨清关于大湾村的描述的时候,不经意间想到的是海子的那首“献给萍水相逢的额济纳姑娘”的诗。其实,书中的每一家民宿都寄托着主人和客人诗和远方的怀想。住客文化的积累,可能会让民宿更有趣味和内涵。关于民宿的“住客文化”,似乎还没有人写文章谈到,如果有可能,倒是可以研究研究,在访谈的第二辑谈一谈。
  我在山间民宿读这本书,窗外有高风穿林的呼啸声,高远处是黑魆魆的山影。猫儿山在国人印象中的地理版图里深藏不露,其实猫儿山是华南第一峰,是漓江源头,据说也是《山海经》里著录的第一座山古招摇山。此时,在古招摇山间,火塘上熏的腊肉散发着乡野的气息。开民宿的老夫妇坐在火塘前打油茶,轻轻絮叨着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孩子:今年春节是回不来了,不知道那边的天冷不冷,孩子铺盖的被子够不够厚。
  在今夜的风声里,读着闲书。我感受古招摇山下这座房子的呼吸,想着明晨的阳光从哪道门缝先进来。
  (《寂静的春天——中国美宿系列访谈·第一辑》,桂林,漓江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