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专版

05版:健康桂林

06版:县区新闻

07版:时事

08版:深读桂林

返回 2023年11月13日

冬天需要防晒吗?
来听听皮肤科医生怎么说!

桂林日报      2023年11月13日     
□严文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方即将开启入冬模式,很多朋友会问,躲过了夏天的暴晒,冬天的日晒强度减弱了,还需要防晒吗?皮肤科医生告诉你:防晒不分季节,冬天也要防晒!为什么?了解防晒防的是什么你就会明白了。

  防晒防的是什么?
  防晒主要防的是紫外线(UV)。根据波长范围和生物学效应,紫外线(UV)分为以下3个波段:
  (1)短波紫外线(UVC):波长100~280nm,穿透能力弱,全部被大气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UVC可以破坏细胞生物膜,损伤DNA,杀灭微生物。
  (2)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15nm,可穿透大气层,占地表UV的5%,易被玻璃阻隔。UVB可以使皮肤晒红、晒伤。
  (3)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15~400nm,占地表UV的95%,穿透能力强,可透过薄衣物、玻璃等,并可穿过皮肤表皮,到达真皮层。UVA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都在我们身边,是使皮肤晒黑、老化的“罪魁祸首”。
  冬天中波紫外线(UVB)强度比较弱,但紫外线中占95%的长波紫外线(UVA)仍然会穿过层层阻碍到达我们的皮肤。长时间日晒,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反应、皮肤黑化、皮肤光老化、免疫功能异常等一系列反应。由此可见,在冬季,防晒依然不可忽视。

  防晒必知的ABC原则
  (1)A——Avoid规避性防晒:10:00—16:30(因地区而异)通常是紫外线强的时间段,我们尽量避免在紫外线“高峰期”出门,外出活动时可以选择阴凉的地方(比如树荫下)行走或停留。
  (2)B——Block遮挡性防晒(硬防晒):遮阳伞、太阳帽和衣物等织物产品可直接遮挡日光。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帽檐的边长最好在7.5cm以上,才有较好的防晒效果。建议选购UFP>25,UA透过率<5%标识的织物产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遮挡性防晒可不要忘了眼睛。急性光损伤可导致角膜炎、视网膜炎;慢性日光损伤使眼晶体浑浊,是造成白内障的主要原因,还可引起眼底黄斑变性、翼状胬肉。应选购覆盖全波段紫外线的遮阳镜,并尽量减少蓝光和紫光透过。镜面足够宽大能完全遮盖眼睛和眉毛。镜片以深色为宜,但不宜过深以免影响视觉。
  (3)C——Cream涂抹防晒霜:防晒剂是利用对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UV伤害的物质。

  如何正确认识和挑选防晒霜?
  防晒霜通常有SPF和PA两种表示,SPF代表的是对中波紫外线(UVB)的防晒能力,PA代表的是对长波紫外线(UVA)的防晒能力,这两个数值越高,代表防晒能力越强,但过高的防晒指数会对皮肤造成一定负担,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晒霜:
  (1)室内活动:在没有紫外光源的室内活动,不需要使用防晒产品;室内可能受到紫外线照射的活动(靠窗、接触较强紫外灯光源、强荧光灯、驱蚊灯、娱乐场所的霓虹灯光等),选择SPF15/PA+以内的产品。
  (2)阴天或树荫下的室外活动:选择SPF15~25/PA+~++的防晒产品。
  (3)直接在阳光下活动:选择SPF25~30+/PA++~+++的防晒产品。
  (4)高强度UV:比如在雪山、海滩、高原等环境,或夏季阳光下活动选择SPF50+/PA++++的防晒产品。
  (5)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选择防水抗汗类产品。
  敏感皮肤、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应更谨慎选择防晒产品,建议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和使用。

  如何正确涂抹防晒霜?
  (1)涂抹时间:在出门前15分钟涂抹防晒产品。
  (2)涂抹剂量:涂抹量以1分钱硬币大小的产品涂敷于全面部为宜。
  (3)涂抹频率:一般产品需每隔2~4小时重复涂抹(室内4小时左右、室外2小时左右)。
  (4)涂抹部位:全身曝光部位均需涂抹防晒产品,尤其头顶头发稀少、耳廓暴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涂抹。下唇易受日光损伤,要注意使用有防晒功效的唇膏。紫外线易导致毛发干枯粗糙,失去弹性和光泽,可用防晒摩丝。
  (5)防晒产品的清洁:一般防晒产品,清水或洁面乳即可洗净;抗汗防水性产品则需更仔细彻底清洁,或借助卸妆产品。
  这个冬天,做好科学防晒,守护皮肤健康,赶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