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专版

05版:健康桂林

06版:县区新闻

07版:时事

08版:深读桂林

返回 2023年11月13日

做实做细“绿色文章”

资源县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桂林日报      2023年11月13日     
  (上接第一版)除了稀有植被以外,资源县的森林资源也可谓“得天独厚”。
  资源县是全区林业重点县,素有“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之称,是我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毛竹的中心产区之一。境内植被丰富,种类繁多。据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统计,资源县境内有原生植物164科1120余种,其中华南铁杉、长苞铁杉、资源冷杉属国家保护珍贵树种,红豆杉、华南五针松、柳杉、马褂木为我国稀有特有树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01%。
  近年来,资源县坚持治护优先抓“护绿”,持续守护山清水秀自然生态。坚持人防、物防结合,高标准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预案编制和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现有自然保护地5处,占县域总面积44.68%。持续深入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三级联动机制,划定7个“生态警区”、74个生态网格,拆除“两违”建筑15座,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万多平方米。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深入实施资江流域和浔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森林覆盖率达83.0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9%,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典型示范抓“育绿”
  目前,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达83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31万亩、林下养殖面积4万亩、森林景观利用面积45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3万亩,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1亿元,带动农户48334户,惠及15万多人,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林业发展新举措。
  提到林下经济,就不得不提资源县的中药材种植。
  资源地处高寒山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资源县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中药材产业,打造资源特色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在全县各乡镇流转土地3600亩种植特色中药材。
  近年来,资源县坚持典型示范抓“育绿”,精心培育绿色有机生态品牌。该县出台中药材种植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发展地标药企、道地药材,打造8个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注册“蒲竹山”、“山益厨园”等特色商标,全县种植中药材22.5万亩,产量3.54万吨,5家中药材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持续优化六大绿色产业发展布局,新建修正集团资源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粤桂协作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3个生态工业园区,注册医疗科技企业22家,开工生产5家,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9个。大力发展有机富硒农业,红提、西红柿、辣椒三大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年产值约12.38亿元。

  质量共进抓“活绿”
  周末或者假日,带上家人到资源十里平坦小住。清晨推开窗户,大山里混合着露水和树木香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贪婪地深吸几口,竟有些氧醉。
  资源县内旅游资源丰富,汇聚了以“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华南第一漂”资江为代表的世界级漂流资源,以“世界丹霞之魂”八角寨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精华,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石山底龙洞峡为代表的星级乡村休闲示范区,以山歌、河灯、油茶为代表的苗瑶少数民族文化,是避暑康养、度假休闲的绝佳胜地,是无可比拟的“绿色大氧吧”。
  近年来,资源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世界级丹霞旅游胜地、世界级最美高山峡谷漂流运动基地、中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康养重要目的地的定位,坚持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世界级旅游小镇的目标阔步前进。
  近年来,资源县坚持质量共进抓“活绿”,大力发展休闲康养生态旅游。该县不断巩固“2022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示范县”建设成果,推进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隘门界森林公园、真宝鼎-南宝鼎体育公园,推动八角寨、资江-天门山、资江灯谷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全县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45万亩。分层次、高标准持续开发生态旅居、休闲康养、民俗文化、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新产品,成功开展2023桂林资源击剑大奖赛等文旅宣传推介活动50余场次,举办27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10届丹霞文化旅游节。“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连续3年举办国际漂流赛事,2023年高质量举办中国漂流联赛年度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