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版:聚焦中国[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没资质竟敢荐股 说福利却要收费

直播间“股神”花式“割韭菜”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0月29日    来源:桂林晚报

  近日,千万粉丝财经博主大蓝被抖音平台封号。大蓝“翻车”,乱象却未停止,直播间里又涌现出大批分析股市的“江湖高手”,似乎人人都能摇身一变,成为掌控市场的“股神”。那么,这些“股神”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

  乱象
  各路“股神”涌进直播间

  “今天大盘的走向验证了我的预测,我昨天中午的提示也是正确的。”
  “今日思路:继续严控仓位,保住利润。”
  “买的伟大,套的光荣,今天的套,明天将给你产生更大的利润。”
  10月以来,A股行情波动不断,股票内容在短视频平台炙手可热。有博主架起一块黑板,滔滔不绝分析大盘走向,摇身一变成了财经“专家”;有家庭主妇称老公股票亏了300多万元,下场帮他翻身,一天轻松赚了18万元;还有人自称某省大型农牧集团股东,鼓吹自己有24年资本市场投研经验,用各种理论教网友看K线图“寻找疯牛”。
  一名具备相关资质的财经博主指出,以往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大多为千人在线观看,现在普遍都能吸引十万以上的观众。
  “精准”预测,是这些博主的最大卖点。“我们来算算这轮行情的最高点在哪里出现。”在“大X财经”直播间,有博主一本正经地按着某绝密计算器,推演着本轮行情的压力点和顶点,甚至宣称“明天大盘是涨是跌,具体涨多少跌多少,都能通过这个计算器算出来。”
  还有博主甚至给出大盘具体操作信号。晚上9点30分,“财经麦某吉”的直播间涌入了近5万名粉丝,博主一脸笃定地给出具体操作方案:“明天如果高开,量能一定要到1.5万亿,上不去的话,一定要减仓;如果大盘跌破3174点,我自己的基金会快速上仓。”

  套利
  低价卖资料实为引流

  “主播多年心得!看趋势,教选股,都在里面了。”记者注意到,直播间的荐股“大神”们,在直播进入到深夜10点后,就开始以送福利为名,邀请粉丝购买0.99元甚至0.1元的“绝密”资料。
  秘诀、涨停、暴富……听了一晚上话术的邓先生就有些上头,也想入市捞金。但他按博主指引一步步操作付费后,却发现没有直接领到资料,而是跳转到某企业微信,“博主说这是他的小助手,可付完钱加完微信才发现是另一家机构的理财顾问。”
  和邓先生一样,记者连日买了近10个主播的资料后,也都被引向证券投资顾问。
  “请问是某某直播间过来领取福利的朋友吗?”以某证券投资机构顾问为例,记者加上其微信后,该顾问仅提供了两页内容极为简单的研报,随后就开始推荐个股。
  当记者询问怎么了解更多股票时,该顾问表示,可以提供有具体代码的内部票,但需要收取服务费每年1980元,“除了选股外,还有详细买卖区间、合理的仓位建议,买卖都有提示,无需您自己盯盘。”
  “罗姐第一次合作就收获涨停,一只股票就把服务费赚回来了!”按该顾问所说,他所在的机构是监管部门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背景正规,但记者查询发现,其自我介绍的名字与企业微信的实名认证并不一致,出示的证券投资顾问职业编号也和实名认证对不上。
  同时,记者搜索该顾问所在的投资机构,看到大量网友投诉自己被骗的帖子,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被直播间导流后,顾问通过微信每天发送涨停消息,诱导购买服务,但真的付出高额服务费后,交易的个股并未赚钱,有的甚至亏损严重。

  提醒
  免费荐股背后有玄机

  “主播在直播间中公开点评、指导个股,他们是否具有相关执业资格,是否构成新形式的非法荐股?”调查中,不少股民表示疑惑。
  “创建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股票直播室,以主播、播主、圈主等名义荐股,已成为非法荐股的典型行为模式之一。”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表示,无证券从业资格的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分析股票、推荐股票的行为,就是非法荐股。此外,即便是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主播,当其直播内容涉及向不特定多数人推荐或分析个股、基金,也违反了职业行为规范。
  对于直播间荐股这一现象,投资者应该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不要盲目相信直播间的荐股信息。在投资前应该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避免被“割韭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直播间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荐股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肖飒也提醒,当用户发现主播有以下行为时,应提高警惕:主播或机构在直播画面中未公示相关执业资格认证,却提供个股分析或个股推荐服务;使用夸张性宣传术语,如“大数据诊股”“推荐黑马”等;以各种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或以“打赏费”“培训费”等方式牟利;先提供免费推荐,然后邀请加入收费的“内部VIP群”或“VIP直播室”。
  综合北京晚报、央视新闻、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