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王府:千年文脉 一城风华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来源:桂林晚报
上接06版
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
经过多年的精心规划和潜心研究,靖江王府1600多年的历史底蕴被淬炼成十大代表性文化。
藩王文化是靖江王府的一张名片。自明洪武五年始建,靖江王府见证了11代14位靖江王280年的辉煌历史。靖江王除了封号以及封地位置、宫殿规模、禄米数额等实质性待遇上与亲王有所不同外,其册、宝俱系金质,在政治待遇上等同亲王,这在明代的郡封中独此一例。靖江王府不仅是明代藩王府邸的代表,更因其独特的政治待遇而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山水文化是桂林的灵魂,而独秀峰则是这灵魂的精华之一。这座孤峰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被誉为“南天一柱”。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慕名而来,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登临,留下了一段遗憾的故事,这也使得独秀峰更声名远扬。
摩崖石刻文化在独秀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峰壁上的石刻星罗棋布,纵横出世,内容包括记事、题诗、题榜、题字、书法、绘画等,是桂林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精髓。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始出处便镌刻在独秀峰的石壁上,成为桂林山水之美的最好诠释。
风水文化在靖江王府的布局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背靠独秀峰,外设南面端礼门、东面体仁门、西面遵义门、北面广智门,王府行政大殿承运殿正居中央为信,体现了明朝“仁义礼智信”的治国方针,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风水“王宫”。
革命文化则赋予了靖江王城特殊的历史使命。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于靖江王城。驻跸期间,他颁布《北伐誓词》,整编军队,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代表张太雷,奠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日后的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
佛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在独秀峰下的交融,更是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从宋代的铁牛寺到明代的靖江王亲笔题刻,再到《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都见证了这里佛教文化的盛况。自唐代以来,依独秀峰而建的宫观、祠堂等遍布山体。明代《独秀岩西洞记》也有关于道家文化的记载。
福寿文化则让独秀峰成为文脉福地。自明朝建藩王府于此,历经各个时期积淀下了刘伯温所书风水福、吕洞宾所书全家福、朱佐敬所书万全福、郭司经所书醉有福、乾隆帝所赐天子福等,并逐渐形成了靖江王府特有的五福捧寿奇观,成为百姓祈福纳福圣地。
科举文化体现在广西贡院的历史传承与教育成就上。清代西南地区最大的乡试考场广西贡院定址于独秀峰前,桂林科举人才辈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陈继昌,就是出自广西贡院。广西贡院还出现了“五代连科 三元及第”“一县八进士 三科两状元”等科举佳绩。
非遗文化中的王府秘拓,以其独特的技艺和流程,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它从工具制作、选材用料、颜料调制、色彩运用、上纸上色的方法等,都形成了一整套区别于传统拓印的流程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府秘拓。
这十大文化,如同十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靖江王府贯穿千年的历史,成为桂林传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焕发新生的桂林经典
如今,独秀峰·王城景区通过科技革新,为靖江王府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赋能。
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混合技术,景区建立了沉浸式体验型的桂林靖江王府博物馆和广西贡院科举文化博物馆,通过虚拟空间与实景互动,活化和传承了靖江王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走进景区,可以与千年之前的文豪对话,看明靖江王三百载荣辱沉浮,体验清贡院文人的高光时刻,感受民国孙中山先生督师北伐时的激昂……通过数字化沉浸技术,游客能够穿越时空,以“览、游、寻、闻”四种方式,全面感受靖江王府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为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景区建立了“王府秘拓博物馆”“王府拓坊”“非遗研究生产基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游客们的每一次轻压,每一次扫刷,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一次深刻体验,都是对文化遗产的一次深情致敬。一幅幅游客亲手制作的秘拓作品,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成为游客个人记忆与文化遗产的纽带。
通过数字化展厅、合理化线路、人性化讲解的综合运营形式,景区将散落的历史遗址串珠成链,让遥远的故事孕育出流光溢彩的人文精神,也让每一位游客能够全方位、沉浸式感受这里的千年历史文脉。
科技的融入使得古老的文化以更加鲜活、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未来,靖江王府这一桂林经典品牌,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一位学者在其关于靖江王府的研究报告中所言:“桂林靖江王府及其靖江王墓葬群,已经融入这座风光旖旎的山水名城之中,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它都会以其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滋养着这一方水土的人们……” 记者黄敏
(6、7版图片由独秀峰·王城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