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到过最低谷才能到达顶峰
邹敬园成功卫冕男子双杠冠军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06日 来源:桂林晚报
8月5日,巴黎奥运会体操项目继续在贝尔西体育馆举行,在男子双杠决赛上,中国选手邹敬园以优美的姿态、超高的难度,无可挑剔地获得了16.2的高分,捍卫“地表最强双杠”的同时,也实现了卫冕。
因生病与体操结缘
1998年1月,邹敬园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普通家庭,他是家里的“二宝”,上面还有一个比他大4岁的哥哥。小时候,邹敬园体质很差,经常生病,而且相比同龄人,他的饭量也很小,母亲刘丽群经常担心他吃不饱。
邹敬园不到4岁时,被四处选才的宜宾业余体校体操教练李小兵看中。虽然对体操并不了解,但抱着能让儿子强身健体、多吃点饭的想法,父母同意了让邹敬园去练体操。
进入业余体校,邹敬园开始正式接触体操。在李小兵看来,那时的邹敬园体形小、四肢直,在体操训练方面有优势。至于灵活度、力量等方面,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加强。从那之后,每到周末,父母就带着小敬园到体校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邹敬园在体操方面的天赋和潜力渐渐展现。2005年,他进入省队的一所体校,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队里很多人对邹敬园的评价是“特别能吃苦”,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哪怕疼得呲牙咧嘴,他都不会抱怨。
坚持终有回报,2012年,14岁的邹敬园入选体操国家队,开启了体操生涯的新篇章。
2015年,在山东举行的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上,全能选手邹敬园一口气拿下个人全能、鞍马、吊环以及双杠4项冠军以及自由操亚军。在同年10月首届全国青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邹敬园再次夺冠。
双杠是邹敬园的强势项目。2017年天津全运会,代表四川出战的邹敬园夺得金牌。随后的蒙特利尔体操世锦赛,首次参赛的邹敬园双杠摘金。2018年多哈世锦赛、雅加达亚运会、2019年体操世界杯多哈站、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杭州亚运会……邹敬园均在双杠上称雄。
“完美主义者”的失败
在一块块金牌的背后,邹敬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高,甚至要达到“完美”,即便进入了国家队,也会经常主动加练。在看起来顺风顺水的职业生涯中,他经历过挫折与失败。
邹敬园永远不会忘记2019年的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当时他只有一个目标——世锦赛双杠三连冠。可谁都没有想到,最终的结局却是一地鸡毛。在资格赛他就出现失误,最终只排名第16位,连决赛都没有进。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邹敬园有些崩溃。
不少业内人士称,在斯图加特以邹敬园的能力,如果正常比,三连冠是板上钉钉。可邹敬园却给了自己不一样的压力,想尝试更高的难度和更完美的成套。他知道很多眼睛都在盯着他,他想展示出最好的一套。而这种“完美主义者”的超高标准,也无形中给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事后回忆起来,邹敬园也承认,“太想表现好,反而会出问题。”
“地表最强双杠”当之无愧
经历了2019年世锦赛和2020年全锦赛的失利,邹敬园变了。
两次发力过猛,都让他品尝到了苦涩。如果说以前的自己,像一根绷紧的绳子,那之后,他也学会了适当松上一松。他允许自己用并不算完美的动作拿到冠军,也允许自己偶尔出现失败。
对于自己,他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我觉得有时候需要去压缩自己,哪怕有那么大的力量,先收回去,等到再反弹的时候,才能上升得更高。”
等到邹敬园站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他和两年前明显不一样了。
淬火成钢的他,在双杠单项资格赛上就以16.166分排名第一。决赛中,以难度分高达6.9的成套,得到完成分9.333分,最终以16.233分毫无悬念夺冠。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东京奥运会体操单项决赛中,唯一一个上16分的夺金成绩。
外国解说惊呼,“邹敬园是来自外星球的!”从此,“地表最强双杠”也成了邹敬园的标签之一。
可熟悉邹敬园的人知道,早在2019年他就能完成难度高达7.2的成套,而东京奥运会却退回6.9的成套,难度在所有选手中都不是第一。可破除了“完美主义”的心魔,邹敬园却用另一种“完美”实现了他的梦想。
拿到奥运冠军后,邹敬园在社交平台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似乎是对他这几年经历的最好总结——“有时必须跌到你从未经历的低谷,才能达到你从未达到的顶峰。”
巴黎奥运周期,邹敬园的肩伤反反复复。8月4日晚的男子吊环决赛结束后,邹敬园获得第二名,赛后马上冰敷肩部,以此缓解伤痛。可以说,这是一枚来之不易的银牌。吊环摘银后,休息时间不足一天,邹敬园在8月5日下午再次上阵,他在男子双杠决赛中得到16.200的高分,成功卫冕。
两枚双杠金牌,让邹敬园追平了体操名宿李小鹏的成就,后者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两次拿到双杠金牌。
综合新京报、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