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体》目前确定只拍一部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已做好承受非议的准备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25日 来源:桂林晚报
张艺谋执导电影《三体》的消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经官宣,迅即引发热议。在近日举办的主题为“IP全球多元化开发的潜力和想象”的金爵电影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和三体宇宙CEO赵骥龙透露了电影版《三体》的更多内容。
全球范围内筛选其他主创人员
“我们做了这么多年IP,比不上一个《三体》IP。”王长田笑道,他认为,一个好的IP开发,既要有跨代际的传播力,还要具备跨地区的传播力。“我们跟三体宇宙开发了很多年,前一个阶段开发是不成功的,但现在我们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通过张艺谋导演带领我们走向电影。这次我们信心比以前足很多,也看到了大家的反馈。”
王长田透露,目前《三体》正在打磨剧本,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导演和编剧之外的其他主创。他认为,最大的难度是对原著的取舍,“肯定会尊重原著,但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放到一个电影里,取舍什么就变得非常敏感,我们也准备好了将来要承受一些非议,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影片投资没有上限
拍摄电影版《三体》,王长田要求既尊重原著,同时也必须做电影化的创新。“我们首先要尊重导演的创造力,这是我们跟张艺谋合作的第五部电影,我非常了解他现在的创造力、活力、学习力和领导力,他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好导演人选。”他透露,几年前光线传媒就邀请张艺谋加盟,但张导觉得拍《三体》“太难”,并没接受。“经过长时间沟通,以及我们之间的信任,最后他接受了,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王长田理解张艺谋未来可能面临的巨大压力,尤其在电影化的创新、解决原著和电影之间的平衡以及解决中国观众和国际观众间的关系等问题,“总体来讲,这首先是一个中国电影,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创造,都会在这个中国化电影的框架之内去完成。”他透露,目前电影版《三体》只拍一部,“如果第一部成功了,也许会有第二部,但是我们并没有做那样的规划。”
“除了尊重原著、尊重导演外,其他的都是敞开,比如投资,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确定投资,总而言之是没有上限。”王长田说,“希望这部作品成为一个最好的《三体》,不辜负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待”。
电影《三体》强化中国哲思和智慧
三体宇宙CEO赵骥龙表示,《三体》IP开发最核心的工作是提炼《三体》IP的精神,也就是挖掘这个IP的共识和价值,而尊重中国文化、挖掘共识是开展创作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实践,三体宇宙挖掘出了对三体精神的理解:那就是在全球危机的面前,人类运用“平衡”“共存”“不屈”的中国哲思和智慧,携手共同应对挑战,与外星文明达成战略平衡。
“随着《三体》电视剧和动画在全球的热播,这种三体精神逐渐辐射到全球用户。从大家的反馈来看,充满中国式想象力、哲学观的三体精神,是能够超越文明、跨越地域,赢得全球共鸣的。”他认为,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电影版《三体》在改编上会尊重原著、尊重导演、尊重主创,“也会再次强化《三体》的精神价值”。
导演张艺谋也在6月16日举行的微博电影之夜上回应,自己这次会全力以赴,继续努力,“希望不负众望”。
《三体》影视化走精品化之路
“三体宇宙”首席执行官赵骥龙介绍,回顾过去十多年,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的全球销量已突破3000万册,逐步走向世界,深入欧美、东南亚等多个主流市场。据估算,目前《三体》小说IP的全球“粉丝”数突破3亿人。
《三体》三部曲的影视化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国产作品有长篇电视连续剧、动画片等。
赵骥龙谈道,《三体》的影视化,必然要走精品化之路。
在中国大银幕上,刘慈欣小说目前“孵化”较为成熟的科幻IP是“流浪地球”,目前电影《流浪地球3》已定档2027年。2019年上映的第一部《流浪地球》票房超过46亿元,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也收获了超过40亿元票房。同时,《独行月球》《疯狂的外星人》也在票房榜位居前列。中国国产科幻大片的受欢迎程度,一度超过了一些同期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
《三体》电影项目的发布在线上线下引起热议。一些“粉丝”和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科幻IP的影视开发“仍是一些个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提升方面,都远远不够“过瘾”。国产精品科幻的影视化之路依然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三体》电影项目或许对中国科幻影视作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技改变世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观众比以往更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科幻影视作品,建立中国人对未来的想象,培养新的科幻审美。”科幻内容生产机构“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认为。
综合北京晚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