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吊龙 迎新春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2月13日 来源:桂林晚报
今年是农历龙年,近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宝赠村,59岁的吴必勋带领村民们一起舞吊龙,在新春佳节之际为当地群众带来精彩的演出。
当天,宝赠村篮球场里锣鼓喧天,只见一红一青两条吊龙在吴必勋挥舞的“龙宝”下时而盘旋,时而穿行,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吴必勋告诉记者,吊龙是传统春节龙灯的一种,据他的祖辈说法是晚清时期从邻近的湖南传入乐江的同乐以及宝赠两村,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吊龙从其舞龙的形式得名,是用竹竿高高地吊着龙身来舞,看起来整条龙像在半空中腾云驾雾,既活脱灵动,又仪态万方,更具美感。
宝赠村以前都有表演吊龙的习俗,后来却失传了。为了让村里人能再次看到舞吊龙,2017年11月,吴必勋在咨询了村子里一些80多岁的老人后,开始反复尝试摸索。2019年5月,吴必勋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了第一条吊龙,把村里失传60多年的文化“续”了起来,吴必勋也成了村子里名副其实的“龙的传人”。
吴必勋向记者介绍,宝赠村的吊龙有红龙和青龙各一条,每条龙连龙头一起共27节,长度约28米,分别由9男9女进行表演。吊龙主要由竹篾、棉布制作而成。
作为村子里唯一一位制作吊龙的人,吴必勋告诉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在的吊龙既古意盎然,又有创新发展。在工艺方面,现在的吊龙制作得更加精致,更加逼真,龙的身体部分也比以前更长。在舞龙方面,一是把竹竿做得更长,大多为3米至4米,这样能使之舞动得更高,摆出更多的造型;二是不断丰富舞姿,使其动作复杂多变,更加精彩。其动作主要有金龙戏珠、尊龙朝拜、龙蟠银柱、黄龙缠腰、神龙搅海、龙王滚车、跳龙门等,将龙的形态和神韵演绎得活灵活现,酣畅淋漓。
吴必勋说:“春节期间,舞吊龙活动都会在村里精彩上演,这是我们用传统的方式闹新春,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记者滕嘉 通讯员潘志祥 黄同凯/文 记者滕嘉/摄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