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版:读桂·闲情[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菊花黄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来源:桂林晚报

  ■诸葛保满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敬老节”“老年节”“登高节”“菊花节”等等,民间有敬老、登高、团聚的习俗。老家的九月采菊习俗,则如同一杯香醇的美酒,时时萦绕在脑际,镌刻在内心的最深处。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桂林彩调《十二月花》有“九月菊花金样黄”的唱词,都在明确地告诉大家九月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我的家乡在桂林阳朔的一个山村,每逢进入农历九月,村边的山坡上便一大片一大片地开满了各种野菊花,黄色的、白色的菊花将小山坡染得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野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花味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等功效。每年都有药厂收购野菊花加工成各种药品。盛开在山野上的野菊花不仅扮美了山村,还可以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每年农历九月初,村民便放下农活,全家出动到山坡上采摘菊花,有的甚至一把一把割下来挑回家,晚上再慢慢摘。晚上摘菊花,是一家人团聚的慢时光。
  晚饭过后,老人小孩先围坐在一起摘菊花,大人则张罗了喂猪、关鸡关鸭等家务之后,再参与进来。一家人围拢在一起,边摘菊花边盘算着卖了菊花如何给老人添置衣服、在重阳节当天加菜、给小孩子买书买文具等大小事务,不知不觉中便把割回来的菊花全部摘进了筐,整个屋子处处飘着或浓或淡的菊香。第二天一大早,人们把菊花放到锅里炒熟,再摊在晒坪上晾晒,小小的山村成了一片菊的世界、菊的海洋。
  没几日,重阳节在人们不胜期许中不紧不慢到了,菊花也晒干晒透了,村民们便挑到镇上出售,换来一沓沓票子,再到市场割肉、抓鸡、买鱼回家过重阳节。看着经过采菊、炒菊、晒菊、售菊换来的劳动成果,一家人满心欢喜,笑容满面。杀鸡宰鸭,剁肉末酿豆腐,再泡了菊花茶,熬了菊花羹,酿了菊花酒,准备过一个丰盛的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老老少少围坐在餐桌前,吃着一顿由自己亲手采摘、亲手制作的菊花盛宴。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餐桌上,父母以身示范,教小孩主动帮老人盛饭盛汤,把好吃的肉菜、好喝的汤让给老人。这个场景,那份敬老的情谊,那样和谐的气氛,仿佛是最美的风景。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如约而至,老家的山坡上那片野菊花依旧盛开。它们的香气,飘荡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也飘进了每一个游子的心里。那是一种思乡的情怀,也是一种对故乡深深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