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版:读桂·闲情[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觅清凉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来源:桂林晚报

  ■李廷英
  四时流转,不知不觉,走过小暑,迎来大暑。从“小”到“大”,气温攀援而上,让这盛夏的最后一个节气,成为酷暑的巅峰。烈日炎炎,万物拔节生长,蓬蓬勃勃,共同演绎着一场生命的绝唱,热浪逼人的大暑,有了一种绝妙的诗意美。
  在这个特别节气里,就让我们在古人的“大暑”诗里觅清凉。
  宋代诗人曾几写道:“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清风也躲了起来。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这一天,太阳的高度达到黄经120度,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唐代杜甫在《夏夜叹》中写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宋代司马光在《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写道:“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诗人在大暑时节感受到的却是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庭院里飞舞,心静自然凉。
  唐代白居易在《夏日闲放》写道:“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大暑酷热,安静的房间挂着纱帘,隔出一片静谧,小院的地刚刚扫过,干净整洁,竹席清凉正适合歇觉。
  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第三候起,时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有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大暑时变化不定的天气,似孩童那稚嫩的脸庞,有哭泣,有笑容,更有无尽的甜蜜。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大暑时节,沉浸在古诗的美妙中,接纳一份别样的清凉,荷风习习,虫鸣起伏,星光月光诗意盎然,收尽暑气所有的浮躁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