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走进桂林“AI+”

03版:走进桂林“AI+”

04版:无人机的桂林“机”遇

05版:读桂·社会

06版:读桂·社会

07版:时事关注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风物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4月16日

汤鲜肉嫩 贵州风味

吃完这碗羊肉粉
全身觉得暖洋洋

桂林晚报      2025年04月16日     

  文火炖煮的羊肉粉高汤。

  李绍渐在制作羊肉粉。

  小店地址。(导航软件截图)

  羊肉粉。

  小店门面。
  在象山区象塘路,有一家不起眼的“黑山羊羊肉粉”店。每天天还没亮,店主李绍渐就和妻子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咚咚咚”的切肉声和“咕嘟咕嘟”的熬汤声,成了这条街最早的晨曲。天色渐渐亮起,浓郁的羊肉香气从店内飘散而出,将过往市民吸引而来。

★推荐理由 汤底鲜香 羊肉薄嫩
  他们家的汤喝着清甜,羊肉片又薄又嫩,我第一次吃就被汤底的鲜香惊艳到了!推荐搭配店家特制的辣椒和花椒,香而不燥的辣味,让羊肉粉的鲜美更上一层楼。每次吃完,我都觉得特满足。
  ——家住象山区迎宾新村的陈先生  

★记者探店 吃完羊肉粉 全身暖洋洋
  记者日前来到象塘路看到,这里老牌桂林米粉店一家挨着一家,“黑山羊羊肉粉”店在其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还未踏入店门,浓郁的羊肉香气就直往鼻子里钻。走进店内,店面不大,但整洁明亮,五张方桌和一条长桌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张贴着简洁明了的菜单。
  菜单显示,店内主打羊肉粉,分为一两(7元)、二两(9元)、三两(10元)三种规格。此外,还有丰富的加菜选择:羊血、羊肉、羊杂、羊龙骨、羊蹄等,价格从2元到20元不等。
  一旁的灶台上,羊骨白汤正欢快地翻滚着,蒸腾起袅袅雾气。记者凑近细看,羊汤中漂浮着被视为灵魂的羊油和羊肠,而汤锅上则摆放着切好备用的羊肉、筒骨等各类加菜。
  这时,一名顾客走进来,熟络地喊道:“二两米粉,多加点羊血!”店主李绍渐听到声音,立刻回应道:“好哩,你稍等!”
  话音刚落,只见李绍渐娴熟地将米粉在漏勺中颠簸几下,随后倒入碗中,紧接着快速码上现切的带皮山羊肉片、羊血、羊肚、羊肠等配料,再舀起滚烫的羊汤冲入碗中,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和葱花,一碗贵州羊肉粉就端到了客人的面前,再配上店家自制的酸包菜和油辣椒、花椒等,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粉便大功告成。
  记者也品尝了一碗羊肉粉,米粉爽滑,羊肉片肥瘦相间,入口即化。最让人惊艳的是看似清淡的汤底,入口层次分明——羊骨的醇厚中透着淡淡的辛香,后调还有淡淡的鲜甜。“这是用贵州传统工艺熬的汤。”李绍渐边切肉边解释道,“羊骨要捶裂出髓,配上老姜、十余种辛香料,文火至少炖足2小时,这样才能去膻留鲜。我们每天6点营业,我和妻子凌晨4点就得起来熬汤了。”记者吃完这一碗羊肉粉,只觉全身暖洋洋的,清晨的寒意仿佛都被这一碗羊肉粉驱散了。

★小店故事 从田间到灶台的转换
  卷着袖管切肉的李绍渐,皮肤黝黑。这位来自南宁上林的小店老板,2017年以前还在家乡务农。他说,当时生活虽宁静,收入却不稳定。2018年,在亲戚的建议下,李绍渐带着妻子来到桂林,打算一起打拼出一番事业来。
  在四处考察了很久之后,李绍渐发现贵州羊肉粉在桂林比较少见,而自己平时就爱吃羊肉粉,于是便萌生了开一家店的想法。
  “当时在老家务农,收入不太稳定,就想着来桂林学门手艺好谋生。”李绍渐回忆道,“我一直对美食感兴趣,当时桂林满大街都是桂林米粉,我觉得要是开家羊肉粉店,说不定行得通。”为此,2017年李绍渐赴贵阳拜师学艺,一学就是个把月。从选羊、熬汤到切肉,每个环节他都严格按照贵州标准认真学习。
  2018年初,学成归来后的李绍渐在象山公园旁开起了自己的贵州羊肉粉店。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那时候租金高,周边竞争也大,最难的是要适应桂林人的口味。”
  李绍渐回忆说,“起初完全按照贵州做法,不少桂林人觉得口味重,最早我们配菜里还有羊肝,很多桂林人觉得有腥味。生意不太好做,没到半年就把店关掉了。”但他没有放弃,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调试,最终在保留贵州特色的同时,将汤底调得更适合桂林人的口味,还增加了免费酸菜来满足本地食客的喜好。2018年底,他来到象塘路开了现在这家店。
  为了保证品质,李绍渐坚持用每天现宰的山羊肉。“我们选用本地的黑山羊,肉质比内蒙羊和新疆羊更细嫩而且不膻。”操作台上,厚实的砧板已经被切出明显的凹陷,见证着店主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天凌晨四五点,我就开始处理羊肉,然后熬汤。虽然辛苦,但看到顾客吃得开心,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我们这里的辣椒和花椒都是从贵州运来的,就是为了保证那个原汁原味,”李绍渐笑着补充道,“为了这口正宗的味道,食材可不能马虎。”
  如今,“黑山羊羊肉粉”店已在象塘路扎根多年,凭借地道的口味和用心的服务,积累了一大批忠实顾客。每到饭点,店内总是座无虚席,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300多碗。
  谈及未来,李绍渐露出憨厚的笑容:“我就想守着这个小店,分店也不想了。”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一种跨越地域的美味传承。“不是所有人给钱就教,要看能不能坚持。之前也有很多人来找我,想加盟或者学手艺,但有的人就是想赚快钱,我觉得这样不行都拒绝了。做美食得有耐心,得用心。”李绍渐认真地说道。
  记者刘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