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说说桂林的“小龙”

03版:说说桂林的“小龙”

04版:关注城市“里子”工程系列报道(九)

05版:读桂·关注

06版:读桂·社会

07版:国内关注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1月07日

隋四神十二生肖纹铜镜上的蛇:

“小龙”盘踞宝镜上
护佑家人照祥瑞

桂林晚报      2025年01月07日     
上接02版
寻访:隋朝前后蛇“爬”上了铜镜
  “这枚隋四神十二生肖纹铜镜是一级文物。”阳文斌说,纵观铜镜发展史,它的功能除照容之外,还可作为佩饰、信物、礼品、贡品、随葬品、收藏品、法器等等,有着多层功用和文化内涵。“人们一般利用铜镜的纹饰、造型赋予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从铜镜的基本功能衍生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阳文斌介绍,铜镜的功能绝非照容而已,而是有着多层功用和文化内涵。比如古代女子出嫁时,铜镜就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在成婚之日,新娘要向铜镜行跪拜大礼;在民间人们常以镜悬门,以辟不祥等等。再加上铜镜的主要形制是圆形,圆在中国古代是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所以在镜子上的纹饰同样也需要有象征祥瑞的意头。
  隋唐文学家王度就以一面“黄帝铸造的铜镜”为主线,写下了《古镜记》中十二个与古镜有关的灵异故事,亦真亦幻地展现了隋唐更替的大时代下广阔的历史风云画卷。文中描绘古镜“四方外又设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而具畜焉”,就是说古镜在四神兽纹外刻有八卦纹,而八卦之外就是十二生肖纹。“王度《古镜记》中的古镜除了比馆藏铜镜多了八卦纹,并且铭文的位置不同这两点之外,它们在其他地方都十分相似。所以,我们也推测这枚隋四神十二生肖纹铜镜也被时人赋予了与传说故事中相同的象征意义,即‘持此镜则百邪远人’,能够通过这枚铜镜保佑自己及家人。”阳文斌说。
  那么,蛇是什么时候作为祥瑞象征爬上铜镜的呢?阳文斌的回答是隋代前后。
  据他所说,隋朝从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经历了不到40年的时间,但隋代的铜镜锻造技术较六朝时期有了明显提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当时外国文化在我国不断传播融合,中华文化与西方艺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互相影响,所以汉代铜镜背面原本的鬼神形象,在隋代的铜镜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活泼轻快的四神、十二生肖、花鸟以及佛教崇尚的宝相花等纹饰。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也“爬”上了铜镜。
  “随着‘蛇’在隋代铜镜上开始出现,发生变化的还有古人在铜镜上寄予的心愿。”阳文斌说,隋代是铜镜铭文风格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的铭文大多是对升官发财的露骨追求和对长生不老神仙世界的强烈渴望,而隋之后的铭文则稍显平淡,多以去凶辟邪,祈求平安为主。“所以从纹饰和文字两个角度看,隋代铜镜都显示出古人的心愿正开始向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这样的质朴愿望转变。”

探究:民俗文化背后的古人蛇崇拜
  为何十二生肖中的蛇能够作为祥瑞象征出现在文物之上?这可能与古人对蛇的图腾崇拜有关。
  “说到十二生肖,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在某种程度上,十二生肖代表着中华民俗文化。”桂林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宾妮说,十二生肖反映的是与古人有密切关系的十二种动物。它们或许为农耕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或许曾经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发挥重要影响。“比如民间吉祥话中常说的‘六畜兴旺’,六畜所指的狗、猪、牛、羊、马和鸡都在十二生肖里。而其余六种动物,除了龙是精神文化的象征之外,其他五种鼠、虎、兔、蛇和猴也与古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
  “世间万物,唯蛇灵异。它们身形细长,没有脚却能游走;会冬眠、蜕皮,似乎象征着长生不死和死而复生;繁衍后代时亦是多产多子……生存环境恶劣的古人极有可能产生对这种神秘动物的崇拜。这份情感在时间的催化中不断演化,于是就有了蛇成为人类的始祖或者神灵的传说。”宾妮告诉记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十二生肖的形成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中国人与动物的亲善关系。比如在古代传说文献中的上古神灵大多都是人首蛇身的模样,最典型的就是女娲和伏羲,它们被视为华夏的始祖。还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中绘有人身蛇尾的形象,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出土过大量刻有人首蛇身像的画像石等等,这可能反映的是早期人类盛行的图腾崇拜。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后人的推测,但不论最终如何解读,生肖文化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宾妮说,正如各种各样的动物纹饰能够在象征“圆满”的铜镜上齐聚,人们也从各式各样的历史文物中看到了各族文化在千百年积淀中不断融合,形成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记者阳聃甫